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70岁以后,他突然如同变了一个人。他组建了自己的舞蹈队,和一大帮老年人又蹦又跳,乐此不疲。他开始变得特立独行。他一个人在街上又跳又唱,一个人在大树下思考,一个人和城市里的乞丐聊天。身边的人渐渐对他表示不解。有时,别人和他吵架,骂他骂得面红耳赤,可他居然还朝别人嘿嘿傻笑。那人再也骂不下去,反而有些自讨没趣地走了。有时,在快餐店里排队吃饭,或者在汽车站里排队买票,他都是站在最后一个。偶尔有人插队,他也不恼。有时候,他甚至笑眯眯地对他们说,来,你们排前边去,我不急。众人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相似文献   

2.
王志军 《天风》2005,(8):36-36
在基督里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所有恩赐都是宝贵的。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而我们信徒则是基督的肢体,作为肢体的我们,虽然有污秽和绉纹,但在神的眼中从未因肢体上的某个器官出现问题而抛弃他,而是更用心地关心他,医治他,在基督里我们自己做得再好也只是一点光、一粒盐,一点光容易被风吹灭,一粒盐容易被水冲淡——  相似文献   

3.
一、从拉内研究的问题里来看他的神学思想 拉内的神学思想博大精深,多元化的特点十分突出,他是一位终生带着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生活、体验和思考的神学家。在这一点上,他深受其师海德格尔一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海德格尔曾经指导他的这位高足说,研究哲学最好从关注实际存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们纪念冯定诞辰90周年,学习、讨论他的伦理观,特别是关于品德、思想修养方面的思想,是很有意义的。 冯定在《平凡的真理》一书最后一章里,着重阐述了修养问题。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修养首先就是克服个人  相似文献   

5.
大学里,有一堂哲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那是期中考试后的一天,班里的一个同学因为各门功课都考得一塌糊涂,所以忧心忡忡,在哲学课上无精打采。他的异常引起了哲学教授的注意,教授把他从座位上叫了起来,请他回答问题。教授拿起一张纸扔到地上,请他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相似文献   

6.
《周易外传》是王夫之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在此书里,王夫之提出了政治活动中一系列值得深思的政治哲学问题。他阐发了政治活动中"智统四德"的政治理性,强调了"智"对于"四德"的引导作用,对传统社会里过多地讲"智依四德"的倾向作了合理的纠正;在社会公正问题上,他强调了"大公于百姓"的"无心"的观念;在政治目标方面,他强调"依人建极",只有体现"乾坤之全"的道或者政治设计,才足以成为合理政治的"中和之极";他反对"专一之主"的独断,提出了《周易》式"民主"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劳动的喜乐     
午夜时分,一位歌手打来电话。我们近来合写一首歌曲:我写词,他写曲。他在电话中说他昨天弄了一晚,今天又推敲了一天,这会儿终于把曲子定稿了。他感觉这曲子很好,与词的意境和内在节奏很和谐。他非常快乐,等不到第二天,这会儿就要在电话里唱给我听。他的声音里迸发着欢乐,这欢乐立即感染了我,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他在电话里唱得极为投入,就象在舞台上一样。我们兴奋地交谈、推敲,气氛热烈。他说创作歌曲真是太快乐了,这快乐是从平常的休闲中所体味不到的,是走马灯似地走穴演出赚钱所体味不到的。这是一种纯洁的快乐,使人整个…  相似文献   

8.
李晓 《思维与智慧》2014,(10):42-43
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里,陆焉识,一个沉睡已久的旧式知识分子形象,被他从坟墓里拉出来,活脱脱地返回到人世间来。 从影20多年来,他早已经达到了事业上的顶峰。曾经,他出演了《围城》里的方鸿渐,一夜名满天下。也有年少轻狂的岁月,但很快就过去了,他突然发现,在那个躁动的名利圈子,很多东西都是浮夸的,他就一直琢磨,怎样做一个正常的人。此后,他就给自己划定了一个目标:我这一辈子,就是在做一个人。很倔强的,做一个人。这种人,就是简朴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洛杉矶生活时,我找了一名摄影向导,他叫罗伯特·李,出身于美国印第安人拉科他部族。一天,我去拜访罗伯特·李,他向我讲述了在拉科他部落里流传很久的、令他引以为荣的传统。在英国人踏上美洲大陆之  相似文献   

10.
蔡博生 《天风》1994,(8):45-45
当我得悉主里尊敬的郭学道牧师息劳归天,一时间不知说什么才好,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前些天还翻阅他主编的《潮州三自》和他写的《悟道五十二讲》,追寻他作圣工的脚踪。我还来不及读完他的文章,他就先在主里睡着了。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9,(12)
<正>1950年,赵紫宸写了一篇题为"用爱心建立团契"的文章,探讨中国教会改革的问题。他指出,当时中国教会改革的事工中最艰难的问题是自养问题和合一问题。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用爱心建立团契。他说:"我们若能先提倡用爱心建立团契,到了相当的爱的程度,这些难问题自然会消灭……在爱里有自由,可以脱出西宣教会经济的拘  相似文献   

12.
正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一家铁路公司里有一位员工尼克,一天,他被关进了冰柜车里,而不巧的是同事们都赶去给老板过生日了。他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呼喊着,可是只有自己的回声。手敲肿了,喉咙喊哑了,却始终没有人理睬。最后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用发抖的手写下了遗书:"我知道在这么冷的冰柜里,我肯定会被冻死的,所以……"第二天,人们惊讶地在冰柜里看到尼克的尸体——冰柜里的冷冻开  相似文献   

13.
次里士多德博士是松拉图教授先前的学生,还在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时,他就常常跟老师争论问题。因为师生学术观点不一致的现象在今日大学校园里太难发生了,所以每次师生之争都在校园里引起一段时间的谈论。据传,每次争论前,次里士多德总要引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他的老师所说的话:“吾尊吾师,吾更重真理”;而每次争论到山穷水复的时候,他也会说上这一句,然后停止争论。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人在一家大工厂里上班,我认识他已经许多年了,但我从来没有过多地注意他。我认为他有一点儿古怪,还有一点儿矮, 有一点儿脏。他总是戴着一顶红帽子,背着一个垃圾袋。在休息时间和午餐时间,他通常都是在工厂里到处转悠,收集那些散放在各处的未用过的罐子。  相似文献   

15.
这个故事发生在印度南部的一处庄园里,那天是庄园的主人拉辛60岁的寿诞,拉辛在自己的庄园里举行宴会招待前来祝寿的亲朋。宴会即将开始时,拉辛忽然感到脚很凉,他低头一看,一条大约1米长的眼镜蛇不知何时爬到了桌子前,正从他的脚上爬过。他内心升起一股冰冷的寒意。他看到桌子上的奶茶顿时明白了,蛇是闻到奶  相似文献   

16.
快乐常在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原本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几年后,苏格拉底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  相似文献   

17.
斯特恩伯克在他的鼓舞人心、但在某些方面也引起矛盾的“论文”里,提出了一系列想法,这些想法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必要的争论。我相信,他的文章将受到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很大的欢迎,因为这篇文章里有着把辩证唯物主义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提出具体问题时所产生的不同见解联系起来的共同愿望,它构成了各种意见的基础。我觉得,这篇文章作为一次讨论的出发点是特别合适的,因为它不是把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最早的火车只在机车里装上一个制动器,车厢里是没有的。火车司机必须用手去扳动制动手轮,不方便且效力不大。一次,一个穷苦的年轻人目睹了一起可怕的火车车祸,很多人丧命。那是因为制动器力量不够,不能迅速停车的缘故。一天,年轻人闷闷不乐地在办公室里坐着。他需要钱,偏偏钱又很少。门开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孩子走了进来,请他买一份《生活世纪》报纸。他告诉她没有钱买,她就转身向门外走去。但他看到女孩子悲哀的脸色后,又把她叫了回来,他仔细地搜索自己的口袋之后,终于找到了可以购买一份报纸的硬币。也许年轻人从来都…  相似文献   

19.
正朋友弹尽粮绝很多天了,在他的字典里应该没有"放弃"两个字,尽管生活给了他很多次妥协的机会。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跑到北京,在地铁口,挎一把破吉他,身上揣着的还有那失去光泽的梦想,他在叮叮当当的声音中乘着时光的地铁远去了。这是个孤勇却又略带悲伤的故事,还好我有幸在这个故事里打酱油。我和他是初中同学,他的人  相似文献   

20.
最大的不幸     
蔡成 《思维与智慧》2003,(11):29-29
一个人在他23岁时为人陷害,在牢房里呆了9年。后来冤案告破。他终于走出了监狱。出狱后。他开始了常年如一日的反复控诉、咒骂:“我真不幸,在最年轻有为的时候竞遭受冤屈,在监狱里度过本应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那样的监狱简直不是人居住的地方,狭窄得连转身都困难,唯一的细小窗口里几乎看不到星点灿烂的阳光,冬天寒冷难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