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情感互动视角出发,通过三个时间节点对72个团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领导集权度对团队成员交换(TMX)及团队绩效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任务互依性和团队绩效压力调节了领导集权度与TMX间的关系,即任务互依性或团队绩效压力越高,领导集权度与TMX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弱,反之则越强。进一步分析显示,任务互依性和团队绩效压力调节了TMX在领导集权度和团队绩效间关系的中介作用,表现为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路径搜索的方法对38个团队共享心智模型进行了测量,并考察了两类共享心智模型(任务模型与团队模型)对团队过程及团队效能的影响作用.相关分析显示:两类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过程及团队效能各指标有显著相关.层级回归分析显示:共享心智模型对团队绩效产生直接作用,而共享心智模型各指标与团队效能感的关系完全受到团队沟通、合作等过程要素的中介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基于IPO模型的团队多样性-冲突-绩效的权变模型。通过对国内外的112篇实证文章(n=9263)进行元分析,本文定量地梳理近年来团队多样性-团队冲突-团队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并重点考察团队冲突与团队绩效之间的调节变量。元分析结果发现:团队深层多样性是引起团队冲突的重要因素,表层多样性并不会显著增加团队冲突;与美国的研究不同,中国情境下任务冲突将显著降低团队绩效;被试类型、回收率、团队规模和团队冲突的不对称感知等变量调节团队冲突与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关于亲社会违规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层面,但实践和理论都表明我们有探究团队亲社会违规氛围的必要性。为此,本研究聚焦于团队亲社会违规氛围这一概念,以和谐管理理论为基础,分别引入团队和谐作为中介变量和团队互依性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团队亲社会违规氛围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边界。本文以74个团队和334名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阶段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团队互依性对团队亲社会违规氛围与团队和谐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团队互依性高时,团队亲社会违规氛围对团队和谐的负向影响更强;(2)团队和谐对团队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团队互依性调节了团队亲社会违规氛围通过团队和谐对团队绩效的间接效应:当团队互依性水平较高时,团队亲社会违规氛围通过团队和谐对团队绩效的负向效应会被增强。本研究证实了团队亲社会违规氛围对团队绩效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拓宽了亲社会违规行为和团队和谐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影响因素与效果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武欣  吴志明 《心理学报》2005,37(4):542-549
采用两种测量方法对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效果进行探讨。多元回归和层次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团队成员沟通得越好,就越有利于形成共享心智模型;如果团队中存在搭便车的行为越严重,就越不利于形成共享心智模型;共享心智模型有利于团队有效运作,取得好的绩效;有共享心智模型的团队,成员的满意度比较高,群体效能感较高,并且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关系会延续到工作之外;共享心智模型在团队运行过程变量和团队有效性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团队作业与团队互动两类共享心智模型的发展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享心智模型指团队成员关于团队作业、策略、团队情境、团队互动等的共同的知识结构,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团队作业模型和团队互动模型两类。该研究通过实验室实验探讨两类共享心智模型的发展特征。132名大学生组成44个3人团队,随机分为团队绩效反馈组和无团队绩效反馈组。采用相似性评定法在团队执行作业前、中、后三次测量两类共享心智模型。结果发现:(1)共享心智模型随团队运作时间增加而发展;(2)团队互动模型形成和发展的难度高于团队作业模型;(3)团队绩效反馈对两类心智模型发展的作用不同,反馈加速了团队作业模型的发展速度,但却是团队互动模型能否得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两类共享心智模型的不同发展特征应归因于两者特异性高低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团队心智模型相似性与正确性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晓敏  白新文  林琳 《心理学报》2014,46(11):1734-1747
现代组织越来越依赖团队进行创造与创新活动, 团队创造力成为理论与实践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最新理论指出, 与个体类似, 团队也是信息加工者, 团队决策实质上也是信息搜寻、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从团队认知角度开展研究是团队创造力领域的新方向。鉴于此, 本研究从团队认知的角度出发, 探讨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基于80个信息平台运行维护团队的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 心智模型的相似性与正确性均能影响团队创造力, 但方向正好相反。心智模型相似性负向预测团队创造力, 而心智模型正确性则正向预测团队创造力。两者还共同影响团队创造力, 当成员心智模型正确性高且相似性低时, 团队创造力最高; 而当成员心智模型彼此相似但错误时, 团队创造力最差。本研究首次将团队认知和团队创造力两个研究领域结合起来, 研究结果有望丰富和拓展两个领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共享心智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共享心智模型是指团队成员共同拥有的知识结构,它使得团队成员能就团队作业形成正确的解释和预期,从而协调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于团队作业和其他团队成员的需求。其研究为理解和提高团队绩效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成为了团队研究的新热点。该文首先明确其定义以及相关概念,再介绍它的几种类型,进而介绍研究中采用的测量方法,最后总结其影响因素及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互依性与团队协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依性是指团队成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相互依赖的程度,分为作业互依性和产出互依性两大类。该文全面的阐述了互依性的概念、分类和测量方法,并重点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关互依性在团队协作领域中的研究结果。总结发现,两类互依性与很多团队变量均有显著相关,特别是团队的结果变量。在对结果变量的影响上,两类互依性存在交互作用,或互依性与其他变量存在交互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薛会娟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59-1566
共享心智模型和交互记忆系统是知识管理领域中两个新的研究视角。共享心智模型是指团队成员共享的、对团队情境中关键要素的、系统的理解和心理表征;交互记忆系统是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彼此依赖的,用以编码、储存和提取不同领域知识的合作性分工系统。在分析共享心智模型和交互记忆系统内涵的基础上,作者深入剖析了两者的对立和协同关系,系统探讨了影响两者效应的情景变量,为从认知角度提高团队知识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团队既是当今组织中的重要工作方式, 又是集体竞技的组织形式, 故成为众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共享心智模型是团队成员共享的团队相关情境关键要素的有组织理解、知识心理表征或信念。近年来, 中国足、篮、排三大球集体陷入低谷, 输球又输人的状况屡见取端, 引发举国关注。振兴“三大球”成为建设体育强国必然要迈过的坎。研究提出从网络与演化视角出发, 以“三大球”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主题专家的深度访谈与“三大球”标杆球队的进球(或得分)录像分析, 寻找“三大球”共享心智模型演化的共性与殊性, 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素材与参数; 接着, 采用多重个案设计与追踪研究范式, 交叉检定与复现共享心智模型的演化理论与作用机制理论; 再次, 实证检验成员社会网络类型、结构与演化对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效能的影响; 最后, 运用Repast 软件对共享心智模型的形成与演化进行模拟, 以为预测与实时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共享心智模型(SMM)指队员对于团队的共享心理表征。复杂任务下高的一致性难以获得且易造成小集体意识,SMM的作用在于相互间的调节及共享信念对低一致性的调节作用。为了验证这些假设对9名不同行业创业者进行访谈,对访谈材料进行内容分析得到心智模型关键概念,经过概化理论分析后得到了4个SMM:任务、队友、团队协作以及团队精神。使用心智模型问卷在ERP模拟实验中测量31个团队的绩效和SMM一致性。结果发现团队协作模型一致性是预测绩效的有力指标;团队构成不影响各个SMM一致性;任务模型一致性正向缓冲了团队协作模型一致性对绩效的作用;团队精神模型一致性正向缓冲了团队协作模型一致性对绩效的作用。研究提示SMM对冲突的引导及增进团队成员相互理解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We assessed the influence of task and team shared mental models (SMMs) on team effectiveness, as mediated by collective efficacy. Using a sample of 422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representing 43 Navy teams from land-based towers, task SMMs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eam effectiveness, whereas team SMMs did not. Moreover, the interaction of team and task SMM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eam effectiveness. Collective efficacy was found to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sk SMMs (but not team SMMs or their interaction) and team effectiveness.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complex nature of SMMs and team outcomes.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s has been equivocal.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when a team’s professional heterogeneity (PH)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novation (INN), we proposed an integrative model in which shared mental models (SMMs) are theorized as a mechanism to leverage INN in highly multidisciplinary teams. In addition, we claim that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L), which is usually regarded as a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eam effectiveness, will attenuate the effect of teams’ PH on team SMM. In a field study of 55 R&D teams in Israel, we found that SMMs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 and INN, and that TL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 and Team SMM. We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 of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5.
虚拟团队共享心理模型与团队效能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62个虚拟团队的调研,检验了虚拟团队认同式共享心理模型与分布式共享心理模型构思,并运用多层线性建模技术,对团队特征变量、共享心理模型与虚拟团队效能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共享心理模型与团队效能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团队时间会影响共享心理模型与虚拟团队任务效能间的关系,团队时间会削弱认同式共享心理模型对任务效能间的正向关系,但能加强分布式共享心理模型对任务效能的正面影响;团队规模则主要影响共享心理模型对合作效能的效应,团队规模增加会加强认同式共享心理模型与合作效能间的相关,却会削弱分布式共享心理模型与合作效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Despite widespread interest in shared mental models (SMMs) within teams and groups and an extensive empirical literature examining SMM?Cperformance links,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onvergent validity of commonly used measures of SMMs. In this study, two-person teams (n = 96) engaged in a complex flight task and completed three SMM measures: concept mapping, paired ratings, and causal mapping. Task-based sharedness scores were compared across the measures.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in two ways: using SMMs of actual team members (n = 96 pairs) and using the SMMs of pairs of participants who worked separately but for whom similarity indices were calculated after the study (n = 18,240). The purpose of the latter pairs, coined pseudo-partners, was to create a sample with considerable power to test the convergent validity of the SMM measures. The results call into some question the convergent validity of these task-based SMM mea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