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中晚期的画坛上,改琦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少数民族画家,他以擅长人物画见重于世,兼能山水、花鸟,尤其在仕女画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历史悠久,其中仕女服饰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服装样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论是现存最早的帛画《龙凤仕女图》,还是卷轴仕女画,如东晋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创作的《洛神赋图》,或是唐代画家周昉描绘晚唐时期宫中妇女生活场景的《簪花仕女图》,都反映了仕女所处各个时代的政治背景、经济发展以及民族风俗,也体现了仕女画作为古代人物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文章依次分析历史上各个朝代现存的仕女画,并且结合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来探究仕女服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仕女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仕女画一改之前紧窄婀娜之风貌,呈现出以“丰肌为美”的审美特征。这对后人认识唐代仕女的形象特点来说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和依据。以《簪花仕女图》为研究对象,分析唐代仕女图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唐代工笔仕女画是中国民族传统绘画的重要一部分,在唐代最著名的工笔人物仕女画家便是张萱和周昉,二人也为后来的仕女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以张萱和周昉为例,分析二人的创作风格特点以及情感表达,从人物形态、设色风格、线描技法等方面对比二人在绘画创作上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量史实对清代著名画家改琦的家世进行了考证,从而对过去零星又简易的介绍提升为系统而完整的历史描述,由此确定了改琦家族从阿拉伯到中国江南地区的迁徙历程。通过对改琦绘画、书法和诗词的剖析进而探讨了改琦作为一位艺术家在信仰方面的综合主义现象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作用。文章最后指出:正是各大文明和思想传统的内核具有类同性使得改琦在精神文化上并蓄兼收、融会贯通而对富有包容性的中华文明的艺术作出了伟大贡献,从此名列为中国古代著名画家。  相似文献   

6.
唐代仕女画主要是描写宫中女性的闲散娱乐生活。从留传下来的作品可以看到,画面中对人物形态体貌、着衣打扮的描绘上,都带有轻艳、绮靡、细腻、以露为美的审美追求,作品中的仕女形象,其宫体特色也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7.
仕女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仕女画的发展经历了唐、五代的鼎盛期,在元明清以来,其地位在整个人物画发展,尤其是在中国画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影响力也越来越弱。通过对我国仕女画巅峰时期以张萱、周昉二位画家为代表,研究其仕女画风貌流变的原因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当下文化大繁荣的方向指引之下,以期对当今工笔人物画创作与研究能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是19世纪法国学院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艺术创作背景恰逢19至20世纪法国艺术思潮蓬勃发展的时期,新思想、新绘画理念不断兴起,冲击着旧的绘画理念。这与中国传统仕女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受布格罗本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等的影响,其绘画作品中往往有一种静谧、恬淡的艺术氛围,这与仕女画追求“淡雅清秀,望之有幽娴贞静之态”的仕女形象也有相似性。基于此,从人物题材的选择、社会文化影响下人物形象的美学差异两个维度探究布格罗油画与中国传统仕女画中人物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的仕女画兴盛,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是一个新的高潮。这一时期的仕女画在内容、形式、审美情趣、笔墨技法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和艺术特点。本文拟对这一时期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仕女画有悠久的历史,发展到唐代达到辉煌时期,绘画题材逐渐以表现历史故事和客观生活为主。唐代仕女画以张萱和周的"绮罗人物"最具代表性,其中周的成就又最为突出。仕女画是古代表现女性题材绘画的统称,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我国最早期的仕女画可以追溯到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形象以墨线概括勾勒,内容以祭亡魂升天为主题。  相似文献   

11.
唐代画家周昉的名画《簪花仕女图》,工笔重彩,让人惊艳不已。画中的女子们云鬓高耸,鬓上除了簪有步摇一类的饰品,还簪有一朵美丽的鲜花,或牡丹,或芍药,或荷花不等。画上的仕女,低眉,眼睛细长,朱唇一点,体态丰腴。盛装的仕女或拈花扑蝶,或戏鹤逗犬,生活安逸懒散,我注意到一个特点,即便是嬉戏,画中的女子大多也是低眉顺眼,不悲不  相似文献   

12.
仕女画的概念在绘画史论中,最早出现在唐朝。仕女画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种,原指描绘上层宫廷女性生活的绘画,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对表现女性形象的绘画的代称。在中国美术史上,仕女画发端于战国,兴于唐宋,于明清之后衰落。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繁荣于江户时代,其风格特点与我国唐代仕女画有着一定关联。文章将以唐代张萱、周昉为代表的仕女画风格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明清时期的仕女画风格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李昉 《美与时代》2004,(11):19-21
宋代画家们创立了主题鲜明的历史画、风俗画、情趣画等人物画新品种,并在技法上创造了白描、减笔等新的画法,这与唐代在肖像画、仕女画、佛道画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一样的,都反映了当时的发展要求和审美趣味,因此,宋代人物画是与唐代人物画并驾齐驱的。  相似文献   

14.
开放的历史环境下,人物画在唐代处于成熟时期,在这个国力强盛、政权稳定的时期也是仕女形象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张萱的仕女人物绘画在当时具有独特的风格,整个人物造型具有丰腴圆润的时代精神面貌,大胆地展示出了当时时代女性肥美肤白、健康活力的无限魅力。他笔下的贵族仕女体现出闲适自在、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选择张萱的经典作品进行人物审美造型特点拓展分析,以了解当时社会风气、绘画理念、审美趋势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黄海澄 《美与时代》2006,9(4):20-24
有人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说成是艺术上的复古保守派;把陈逸飞画中的古典仕女、江南水乡,说成是“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女性和中国水乡”。此二人虽然时空邈隔,却被扯在一起进行贬损,之所以如此,是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艺术理论偏见。而现在,是对这种艺术理论偏见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仕女画通过对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传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态度也在变化。历代仕女画都强调作品的审美因素,创造了诸多经典的女性审美样式,从外表到内在都符合理想之美。这种理想化的美的要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或流派。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中国传统仕女画的黄金时期。唐代仕女画从当时女性的时尚生活中汲取养分,塑造出丰腴华美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其中所表现出的千变万化的唐代女性时世妆,折射出唐代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女性时尚的影响,反映了唐代女性自信的时尚观。  相似文献   

18.
《韩熙载夜宴图》为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传世之作,现存的五个片段是以长卷的形式,通过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活动情节,展现了整个夜宴活动的内容。其构图巧妙,疏密有致;人物造型清雅娟秀,刻画细微;用线缜密,线条圆劲娴熟;设色浓丽沉着,继承了唐代仕女画的传统。作者在人物安排上营造了多种群像组合形态,透出生动和谐的形式美感,同时也显示出画家"传神写意"的高超技艺。  相似文献   

19.
画疗趣谈     
有则美丽的传说,说的是明代才子唐伯虎画了一幅仕女背影图,引出了一段趣闻。画中仕女形象优美,楚楚动人。一位书生购得此画后,成天呆视着仕女的背景,心中老想着这样一个问题——何日能见美女真容。不久,书生竟害上了相思病。家人十分着急。四处求医,仍不见效。有们秀才趁书生昏睡之机,调换了一幅画,画中景物和人物衣着不变,只是仕女的脸转了过来,而面容却十分丑陋。书生醒来一见,大失所望,自然不再  相似文献   

20.
传统工笔画到现代工笔画的过渡,是通过一些画家不断创作,对工笔画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来实现的。从古代到精湛的传统刷再到达现代画作品,绘画艺术一直基于传统的工笔画,而对从西方所学到的一些方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艺术的进步,引领现代工笔画的发展与创新,是新一代艺术家需要做的事情。让创作走向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阶段,各方面相互融合。现代工笔花鸟的特点都是在著名的画家的作品中一点一点地发现,是画家在创作中不断地改进出来,同时在作品中自我感悟。将二者结合起来一起研究现代工笔花鸟所具备的现代性的所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