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司空 《现代哲学》2006,(4):125-127
2006年3月20日-22日,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对当代哲学、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讨论的专题有:1.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及其当代研究;2.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3.罗莎·卢森堡与当代社会主义、帝国主义理论;4.罗莎·卢森堡论世界历史进程;5.罗莎·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6.罗莎·卢森堡与中国;7.罗莎·卢森堡的政治学。与会者分别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奥地利…  相似文献   

2.
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她在批判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中阐发出来的。这个理论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有工人阶级的日常斗争理论、革命和改良的辩证法和工会斗争三大部分。在这三个部分中,罗莎·卢森堡继承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阐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对工人运动的意义,反对伯恩施坦用改良主义的观点对待工人运动中的以上问题。这些思想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对于当时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她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这一部分的思想,对于我们了解波兰工人运动的传统和德国工人运动中左派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莎·卢森堡著作的出版、翻译和研究,是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中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这三个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前处于相互抑制的关系中,20世纪90年代后转而变成了相互推动的关系。到目前为止,罗莎·卢森堡全部著作的整理和出版,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近完成;罗莎·卢森堡著作的翻译已经有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波兰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日语、中文等多种文字的译本,不同语种的《罗莎·卢森堡全集》的翻译和出版或正在进行,或处在启动阶段;罗莎·卢森堡著作的研究在解读冷战后新解密的罗莎·卢森堡文献、评价罗莎·卢森堡与列宁的关系和阐释罗莎·卢森堡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些都使罗莎·卢森堡著作和思想的研究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热点,从而证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结,而是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思想嬗变,在世界历史的变革中建构起新的思维框架,获得了新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今天出版和翻译罗莎·卢森堡的著作,研究罗莎·卢森堡的思想,既是反思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变革的历史,也是在当代思想的平台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4.
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高于第二国际其他理论家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地方在于,她从历史辩证法的高度来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的现实政策和策略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她把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为社会主义的最高原则,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目的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标志,另一方面她又面对现实的残酷斗争,肯定俄国革命的意义及其采取的集中主义组织形式的必要性。在她看来,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其现实的政策和策略之间发生的矛盾恰好证明,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辩证的过程。正是基于这一思维高度,她阐发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对布尔什维克的集中主义的组织形式及其相应的政策进行了善意的、同志式的批评。一方面,她批评布尔什维克取消普选制,没有把无产阶级的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处理好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表达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她又承认布尔什维克对待议会和普选制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严厉措施是迫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的严峻环境。在这里,与其说她是对布尔什维克政策的批评,不如说她是对社会主义本质与现实矛盾的一种思考。这种思考方式,从哲学的层面上看,就是从社会主义运动危机的角度,即从马克思的否定辩证法的视角,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5.
罗莎·卢森堡在<资本积累论>(1913)中提出了资本积累必须以非资本主义环境为前提、资本主义的现代形态是"资本积累的世界竞争阶段"和"最后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的依据在于"资本积累不能在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实现"的论断.尽管卢森堡否定马克思的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图式、重新建构资本积累模型的理论尝试是错误的,但是她对资本主义横向扩展的研究,特别是她强调资本主义"通过排挤落后的生产形态而发展"的新观点,在全球化资本主义不断扩展的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就哲学方法论而言,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想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从修正主义的立场出发,主要介绍了卢森堡的政治理论的消极方面。作者说:卢森堡不是把资产阶级国家理解成固定不变的,而是把它理解为有内在矛盾的。她的资产阶级国家论,既不同于把国家职能的增大理解为国家的民主化、社会化和阶级压迫职能的减小的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理论,也不同于认为资产阶级国家等于资产阶级专政并主要强调其阶级压迫职能的列宁、斯大林式的理解。她在本质上理解了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性,同时也没有忽略了与国家的阶级性相矛盾而实际存在着的国家的一般社会职能。她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有被反动政治势力加以否定的倾向,因此,社会主义基本上是保卫资产阶级想要放弃和否定的民主主义,并使其进一步发展。作者接着说:卢森堡始终以社会主义革命即夺取政权当作明确的目标。但是,她虽然在某种形式上承认使用暴力,可是她不是暴力革命论者。她没有过高估计群众的自发性而过低估计先锋队的政治领导。她想把无产阶级在议会外的斗争和社会民主党的议会活动两者结合起来。她认为,议会外的活动就是经济性的、政治性的群众罢工,而议会内的社会民主党的活动就是同资产阶级对抗来保卫资产阶级议会。她把议会看成是可以利用来朝着夺取政权方面一步一步前进的立脚点、据点、阵地。作者还说:卢森堡对俄国革命的批评,不同于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等对俄国革命的攻击。她主要批评了布尔什维克的“非民主性质”。她认为,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不是在废除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基础上,而是在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批判继承”中成立的。掌握了权力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创造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来代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是废除一切民主主义。卢森堡后来虽然改正了她以前对布尔什维克的大部分批评,但是她的政治理论的骨胳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7.
凯文·B.安德森(Kevin B.Anderson),哲学博士,美国普渡大学政治系教授,当代著名的列宁哲学研究专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专家.长期以来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是国际马克思恩格斯著作MEGA2版考证版研究人员,主要承担<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马克思晚年著作的考证工作.编有<罗莎·卢森堡读本> (2004年)、<否定的力量:黑格尔与马克思辩证法作品选>(2002年)、<埃里希·弗洛姆与批判的犯罪学>(2000年),著有<福柯与伊朗革命>(2005年)、<列宁、黑格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1995年).  相似文献   

8.
黄远帆 《哲学分析》2024,(1):32-47+196
维特根斯坦的“面相观看”不仅是对“知觉经验”议题的讨论,更是一种元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倡导哲学家致力于概念革新的“概念工程”是当代最炙手可热的哲学方法论议题。但有种观点提出维特根斯坦的面相观看是一种不同于概念工程的方法论。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面相观看可以是概念工程的一种形式或一个环节,捍卫这个主张要具体回应三种可能的挑战:其一,面相观看作为一种知觉经验无法概念化;其二,概念工程预设了概念的单一性,而这无法覆盖语词在生活世界的多样性;其三,面相观看是治愈的,这与概念工程的积极建构是不融贯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不少理论工作者积极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辩证法问题,发表了许多饶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成果.甘肃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延涛.邓兆明合著的《中国社会主义辩证法》,便是这类研究成果中的一种.同时它又是迄今为止,笔者所见到的第一部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系统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专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认真探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方法论经验,是本书最显著的特色.为此,作  相似文献   

10.
夏莹 《现代哲学》2012,(2):42-50
本文以《科耶夫给唐.迪克陶的信》为解读文本,着力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科耶夫的哲学要义。其一,对于黑格尔哲学的曲解是科耶夫为构造现象学人类学而"有意为之"的误读;其二,科耶夫影响深远的"欲望着他者的欲望"理论构造;其三,科耶夫为凸显对人的哲学研究的独特性而强调的二元论思想。以上三个方面分别诠释了科耶夫哲学的立脚点、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科耶夫哲学建立在对黑格尔、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意"误读"的基础之上。这种"误读"对于当代法国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帮助德国哲学进入到当代法国学界,并直接引发了法国的现象学运动;其二,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主体性的消解提供了理论契机。  相似文献   

11.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是一个取得了有史以来最为辉煌成就的世纪,是一个哲学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世纪。20世纪中国发生三次社会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改革。与此相应的是,20世纪中国发生三次哲学革命:资本主义的哲学革命;无产阶级的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的自我革命。第三次社会革命和哲学革命正在进行之中,预计要到下世纪中叶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2.
论述辩证法史的著作(尤其是辞典和教科书),无论在西欧,还是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在日本,多半是按照下述顺序来写的:一、以希腊为中心的古代哲学家的辩证法;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的辩证法;三、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辩证法;四、马克思主义者的辩证法。而且,因国家和作者而异,有时还要加上这样一些内容:中世纪神学家的辩证法,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辩证法,十九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辩证法,现代哲学中的辩证法,等等。我并不反对在这个范围内叙述辩证法史,但是我不赞成把辩证法史仅仅限制在这个范  相似文献   

13.
所谓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反映一定社会职业活动关系的本质,并对这种关系具有最普遍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在该社会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道德规范。关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问题,公开见诸报刊的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热爱本职”和“忠于职守”; 其二,“集体主义”; 其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四,“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对技术的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社会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中国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此相应,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了三次革命:资产阶级和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的自我革命。第三次社会革命和哲学革命正在进行之中。本提纲对第一、二次哲学革命只作简略回顾。而把重点放在第三次哲学革命上。  相似文献   

15.
陈荣捷不仅是一位哲学史家,也是一位哲学家。作为哲学史家,他对于中国哲学史尤其是朱熹哲学的研究享誉中外。作为哲学家,他对于儒家哲学有诸多理论创新。具体来讲,其儒家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本主义非西方所独有,儒学亦为人本主义;其二,与西方哲学之二元论不同,儒学形上学具有"综合"特征;其三,儒学虽不是典型宗教,但具有宗教性。  相似文献   

16.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①这是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依存于社会主义现实运动及其发展趋势,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概括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实践一段时期的理论概括,它还需要不断向前发展,具有发展性、开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柏林洪堡大学马列主义哲学研究室辩证唯物主义组于1980年11月12日举行了一次题为《辩证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会。室主任F.孔普夫在开幕词中指出,唯物辩证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他举出三个原因,说明必须更积极地研究辩证法所遇到的实际理论问题,这三个原因是:第一、辩证法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政策的科学基础,它使人可以看到本质性的东西,可以把握发展的主要倾向,在观察事物时可以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第二、辩证法所具有的内在的世界观的特性使它自己占据了中心位置,使我们能够认识矛盾中的世界和把握我们时代的革命变化。第三、辩证法作为各门学科的方法论基础,其重要性正在增长。  相似文献   

18.
广东哲学界的同志们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已经多年,在国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在研究工作逐步展开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就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理论框架的问题,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观点。我们在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也有意识地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在社会主义辩证法课程系统地讲授五届的基础上,我们决定按照自己对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编写社会主义辩证法的教材。现将关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的许多重要论述,都出现在他们的哲学著作中,是与他们的哲学观点结合在一起的。在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不言而喻,也是处理社会主义新时期宗教问题的理论基础。 “相适应”的客观依据 “相适应”理论的客观依据是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长期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  相似文献   

20.
在道德主体性论争中,核心意见有两种:一是从人本主义价值哲学出发,视主体者个人为本原,主张“工具主义道德论”;二是从社会关系总体制约出发,强调客体的必然性,主张“道德主体性的客观原则”。笔者认为,“工具主义与“客观原则”的对峙,实质上涉及三个问题:其一,道德主体与规范客体的关系;其二,道德主体性动因;其三,由此对道德价值的观念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