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当代心灵科学哲学的各种物理主义理论均陷于困境的情况下,为了解决意识经验难题,查尔默斯提出了一种"自然主义二元论":(1)承认意识经验和主观感受性不可还原为物理属性的基础属性;(2)吁求构建一种新的科学哲学思想框架,对脑的物理过程如何产生主观感受性作出新的科学说明。"自然主义二元论"虽然冠以"二元论"的名称,但它实质上并不是世界观意义上的二元论,因而并不构成对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挑战。其所给出的解决方案则为我们从科学哲学层面探索意识经验问题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M·A·邦格的科学哲学思想,是以鲜明的物理哲学为核心,以尖锐的批判性为特征,以详尽的层次分析为形式的系统的实在论思想。所以,我们如实地理解和阐述他的物理实在论,是把握他的科学哲学思想的关键。同时,对于汲取他的物理实在论的合理内容,构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理论,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心色不二     
《法音》1989,(1)
佛法以“色心不二”来描述生命的整体。所谓“色”,是指能用物理、化学为主的科学方法加以掌握、属于生命的物质载体。一所谓“心”,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无  相似文献   

4.
针对告别中医中药风潮,提出既然以“科学”的旗号,首先,立论就应恪守科学精神,尊重客观事实,注重历史地考察问题,讲究哲学思考,而不可不顾事实与历史背景,随意编造;也不可削足适履,以“物理科学”观,规范所有的科学学科。并就医学与物理科学的关系做了分析。认为:以科学的名义围剿中医学,命题本身就是错的。  相似文献   

5.
近来的技术发展,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科学的全面发展,使我们陷入了混乱状态,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没有能力协调我们的手段和目的,使  相似文献   

6.
丘浚是我国古代自觉提倡并积极探讨自然科学的儒家学者。他将儒学的研究对象分为“性理之学”(相当于“哲学”)与“物理之学”(相当于“科学”)两个部分 ,并对当时儒者重“性理之学”而轻“物理之学”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他不仅揭示了研究“物理之学”的必要性 ,而且还提出了研究“物理之学”的方法与要求。丘浚对研究“物理之学”的积极提倡 ,使我们看到了儒学与科学之间可容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针对告别中医中药风潮,提出既然以"科学"的旗号,首先,立论就应恪守科学精神,尊重客观事实,注重历史地考察问题,讲究哲学思考,而不可不顾事实与历史背景,随意编造;也不可削足适履,以"物理科学"观,规范所有的科学学科.并就医学与物理科学的关系做了分析.认为:以科学的名义围剿中医学,命题本身就是错的.  相似文献   

8.
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物理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物理课程的特殊性也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其它课程所不能具有的优越平台。目前对探究教学有哪些特征、在物理教学中应当怎样展开探究教学,人各有异,对探究教学所涉及的一些问题本人只能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人类迄今最大的基础科学研究工程,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人类至今最成功的物理学理论,寻找希格斯粒子的过程把至今最成熟理论与最大的实验结合起来,对科学哲学中理论和实验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特别是使我们认识到数据的分析成为连接理论和实验诸多环节的关键,其作用类似于逻辑经验主义采用对应规则作为连接理论和观察的中间环节,用"数据分析"代替"对应规则"可避免后者带来的问题,同时又保留科学方法论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是一个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交替运行的过程,而表象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自编的物理问题对天津市某中学109名高二理科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测验,探讨高中理科学生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中的表象特征。验证了表象与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中的发散思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聚合思维无显著相关。对109名高二理科学生K聚类分析发现: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高创造性和中等程度创造性的学生人数较少,而低创造性的学生人数较多;表象丰富性很高和较高的学生较少,表象丰富性较低的学生较多。  相似文献   

11.
一对化学基本概念作认识论澄清的必要与对物理理论哲学基面的许多而且深入的研究成明显的对比,对化学主要概念的讨论是既稀少而且肤浅。在以前的一些世纪关于这一点是有明显的理由的:在受过教育的人当中许多物理学说已经成为普通的知识,而化学,在科学的意义上说还全然不存在,或只是刚刚开始。但是,甚至今天,我们还看到在哲学家当中有着更为广泛的物理的而不是化学的知识和兴趣,不管这是由于职业的传统还是由于我们的中学课程使然。热力学的头两个定律、关于超距作用和接触作用的问题、以太假说的困难、以及更近的特别是相对论原理和量子论,对于每一个想在其体系中考虑到精确科学成果的哲学家来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物理的地位也在逐步的上升,物理是一门基础课程,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其重要性是我们不能忽略的:1.物理学科是第一门用工具学科分析问题的学科,它发展一个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宏观看待万物皆规律的能力。2.物理是每一个生活细节的代名词,其实生活就是物理,物理就是生活,当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充满趣味的东西。3.物理是一个中学生成长的转折点,应为它是初二年级开的课程,可以让原本成绩不好同学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继续努力奋斗。那么如何正确的培养学生物理能力就是我们新一代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我们认为,今天,科学和科学家的地位正受人注目:我们在这里或那里听说科学“实现着”形而上学,科学从它与传统的灵性和智慧的对话中捞取好处,甚至非理性有时部分地支配科学的发现。因此证明实证主义“纯化”科学的计划遭到了失败。况且,复杂性论题的含义不再破坏事实:例如,理性的线性发展事实或预见性和决定论之间无断裂联系的事实。这种情况导致我们向你们这些科学家请教,以求回答以下问题:科学正致力于重新开始形而上学并促进、恢复灵性吗?科学家是那样热衷于探寻一种“新结合”的条件,即赞同多种合理性,赞美非理性,探讨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和谐吗? J.-M.拜斯尼尔,D.布尔格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表征层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廖伯琴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7,20(6):494-498
设计了两个实验,探讨优、差生物理问题表征层次的特点。结果表明,优、差生物理问题表征层次有差异。优生侧重于科学理论表征,表现为以物理原理分类,在科学理论表征层次上多为正向推理:差生则受初始表征的影响,以表面特征分类,在科学理论表征层次上多为逆向推理。  相似文献   

15.
一、两种科学问题观科学问题和与科学理论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哲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按照“公认观点”(thereceived view),科学向题很容易同理论性的背景区别开来,具有它的独立性。这种观点事实上得到了波普尔的进一步支持。波普尔认为,我们总是在第三世界的背景上来挑选我们的问题,虽然表述一个实际问题不可避免地要引入理论,但实际问题本身可以是刚刚“感觉到  相似文献   

16.
<正>麦克尼尔(McNeill)教授的回应涉及了几个重大的问题。首先是哲学本身的划界问题。我们学过一点现当代科学哲学就会知道,我们以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限应该非常清楚。但是,这么多年的研究,让我们意识到这个界限并不明晰。如果科学都是如此,我们可以想象给哲学划界的困难。但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  相似文献   

17.
逻辑经验主义对实验心理学的关注并非只是由于其结果的作用或其态度上的相似性,而且由于(或许是更为重要的)对澄清其概念的共同需要。逻辑经验主义对物理概念的分析是一种哲学成就的范式,而他们在心理学中同样的分析工作也被看做是规范科学的疑难解决方案。在这种范式的背后隐藏着统一科学的哲学理想。围绕经验问题,逻辑经验主义与心理学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大量互动;正是根据这个问题,以及在逻辑经验主义对统一科学的强调的关联中,我们才能很好地理解逻辑经验主义的心理学哲学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以卡尔纳普、费格尔和托曼为最初代表,他们提出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把心理学看做经验科学,就可以得到其他科学同样具有的主体间性,因此,这就使得逻辑经验主义获得了它希望得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正脑血管病热点多多。基于医学是复杂性科学,并不存在唯一的真理。尽人皆知,揭示真理的科学是超时空存在的,科学无问古现代,无问东西方。西方认为世界是有规律的,其实科学从未向我们证明世界是有规律的。东方认为世界没有绝对适用的规律,讲究"个体化"。科学发现、论证和发明的过程,就是科学方法的实现过程。可以生动地激发科学创新。临床决策一定要居高临下,有广阔的大科学视野:生物学、人文学、伦理学……运用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代科学正在飞速发展。传统的物理科学以个别物质实体作为自己分析的基本对象,而新兴的系统科学则着重对不同物质实体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系统科学的重大理论成就不仅更加深入地展现出生命世界的复杂性,而且还出人意料地揭示了非生命世界与生命世界相类似的复杂性。正如当代科学家们所描绘的:“自60年代以来,我们目睹着数学和物理学中掀起的革命,它们正迫使我们接受一种描述大自然的新观点。……简而言之,复杂性不再仅仅属于生物学了。它正在进入物理学领域,似乎已经根植于自然法则之中了。”(尼  相似文献   

20.
M·玻恩生于1828年。后来曾加入英国国籍。1915年任副教授,1919年任正教授。1921到1953在哥迁根、卡姆布雷格、麦丁堡城任教。他曾多次获得奖金。195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金。他的主要作品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物理基础》,《原子机械学》,《原子动力学问题》,《现代物理学》,《光学》等。《物理与政治》一文是他在1960年2月11日在双诺威向西德国防军军官所作的一个报告。这篇报告其分八部分:1.前言,2.科学的转折点,3.物理和技术,4.人类的灾难,5.战争与伦理学,6.以威胁求和平,7.回顾历史,8.结论。作者在这篇报告中回顾了科学发展的历史并着重地谈到了科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他认为技术是紧张局势和爆发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他对科学和技术、特别是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忧虑。作者反对用战争手段去解决一切政治争端,他呼吁美苏两国的领导人不要发动战争。H.弗格尔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玻恩的《物理与政治》一文而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