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王约瑟 《天风》2008,(22):10-11
从中国教会恢复礼拜以来,新的教堂不断地涌现在中国大地上,充分显示了上帝对中国教会特别的带领。伴随着新教堂的不断涌现,也出现了很多"新人",一些年轻人不断走进教堂,他们当中有很多变成了教会的一员。因此,对青年信徒的牧养特别需要引起教会关注,因为这一事工关系到教会今后的发展。听说杭州的崇一堂自建成以后就一直关注青年事工的开展,并且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带着一些好奇,也带着些许的疑问,笔者参加了崇一堂8月5日晚上的青年聚会,并采访了负责青年事工的章国永牧师。  相似文献   

2.
高双英 《天风》1996,(12):21-21
1996年8月15日,古田县基督教首届青年夏令会在神的眷顾护庇下顺利开幕。120多位青年基督徒一同聚集在古田城关的基督教堂。神使我们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们在可安歇的水边。 8月16日,培灵开始了,教会特地请来了安海县官桥教堂的吕培强传道和安溪县龙门基督教会的白天赐传道给青年们证道。  相似文献   

3.
严锡禹 《天风》2012,(9):5-6
前些日子,与一位建筑师聊天,他因参与许多地方的教堂设计,与教会多有接触,对教堂建筑艺术颇有体会。当被问及对教会的感受时,他很有些感慨。他说,我们教会的牧师都太忙了,忙着传道,无暇顾及更深层次的建设。他去过很多教会,由于工作原因,参观了许多建筑时间比较长的教堂,收集了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4.
何琦 《天风》2001,(1):40-43
80年代以来,中国教会在历经文革极左路线的封杀、停滞多年后再次获得新生。文革中被关闭的教堂重又开放,由于各地教会发展迅速,为满足会众崇拜活动的需要,各地教会陆续开始建筑了许多新的教堂。细心的人若仔细查阅近些年来的宣传介绍各地新建教堂的图片资料,便不难发现近些年来中国各地教会所新建的教堂大多是新哥特式,或“仿新哥特式”样式的教堂。似乎,新哥特式教堂已成了中国新建教堂的唯一仿效的建筑样式,这实实在在是中国新建教堂在建筑设计上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5.
高永丽 《天风》2013,8(8):18-19
时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基督教信仰观念的改变,教堂婚礼成为了现在不少青年人向往的婚礼,教堂婚礼也已成为许多城市教会中的重要事工之一。  相似文献   

6.
曹惠云 《天风》1995,(7):21-22
今天,我要给大家说说我们河南伊川县教会妇女的事。 一、“老婆子们会盖教堂?!” 一般的群众组织中,女士少于男士,但我地区教会中,姊妹却多于弟兄若干倍。我县鸣皋乡邢庄聚会点有信徒100多人,姊妹达99%。其中老年人占大多数,中年及青年不占半数。“老婆子们会盖教堂?”会!你相信么?  相似文献   

7.
张丽丽 《天风》2011,(9):34-34
上海市基督教两会于2011年8月10日,召开青年事工研讨会,通过交流研讨,促进整个上海教会青年事工的开展。会议由上海市基督教两会秘书长陈志民长老主持,各区青年事工负责同工及相关义工参加了此次研讨交流。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谢炳国牧师参加了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此次会议实事求是地反映了上海教会青年事工的发展状况,发现了上海教会在这一事工中可发展的空间和存在的问题,为各教堂间互相学习提供了平台,客观上对整合上海资源、  相似文献   

8.
詹静波 《天风》2014,(2):22-24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督教逐渐适应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形成自身多元化发展的特性。各年龄段、各文化水平、各种职业阶层的人们都开始走进教堂,寻求和接受真理。这样的情形对教会的教牧和发展带来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其中,青年事工是教会牧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年轻人富有朝气和活力,是教会各项开拓性事工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各地教会越来越重视青年基督徒的牧养关怀,相继成立了各类青年聚会、青年团契、青年小组,使教会凝聚起更多年轻基督徒,使他们的属灵生命更好地获得栽培和成长。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有一群刚刚加入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9.
詹静波 《天风》2014,(2):22-24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督教逐渐适应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形成自身多元化发展的特性。各年龄段、各文化水平、各种职业阶层的人们都开始走进教堂,寻求和接受真理。这样的情形对教会的教牧和发展带来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其中,青年事工是教会牧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年轻人富有朝气和活力,是教会各项开拓性事工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各地教会越来越重视青年基督徒的牧养关怀,相继成立了各类青年聚会、青年团契、青年小组,使教会凝聚起更多年轻基督徒,使他们的属灵生命更好地获得栽培和成长。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有一群刚刚加入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0.
朱贵金 《天风》2017,(3):22-23
笔者到过一些教会,感受到现代许多教堂的音响音量开得特别大,特别是有的教堂用电声乐队,架子鼓的声音和各种乐器的声音几乎把整个教堂震动。我的耳朵受不了这么高分贝的冲击,所以就尽量躲到远离声源的地方或者离开大堂。  相似文献   

11.
艾洁信箱     
艾洁 《天风》1999,(12)
我能否在教会举行婚礼?艾洁: 我是一名年轻信徒,正在考虑结婚大事。从电影及电视上常可看到人们在教堂举行婚礼的场面,我觉得很好,但我们教会好像还没有这种做法。请问我能否要求教会为我证婚,领受上帝的祝福?不知在教堂结婚有哪些要求?请你告知。谢谢! 陈明 基督教十分重视婚姻,教会传统上在教堂等场合为人公开举行婚礼就体现了这一点。青年人在考虑大事时能想到请教会为之证婚,非常可贵。可惜的是许多教会对此不够重视,能积极为信徒操办婚事的教会尚不多见,有的教会虽有证婚活动,但在态度上也较被动,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的想法。原因可能是  相似文献   

12.
李世峥 《天风》2011,(7):41-43
众所周知,教堂决不等同于教会,但教会却离不开教堂。因此,历代教会都将建堂工作视为教会事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会恢复活动以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信徒人数不断攀升的同时,教堂数量亦与日俱增,我们为此而由衷地感谢上帝的赐福。然而,当前的中国教会,在建堂工作中尚有不少缺欠,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3.
郑慧 《天风》2005,(3):38-40
近十年来,"敬拜赞美"开始在中国一些教会盛行,最初是在青年聚会或教会一些节庆的联欢活动上出现,而后有些教会在主日崇拜也采用。在教会传统中,崇拜基本上是庄重、肃穆的气氛,而"敬拜赞美"的热闹、喜庆可以说是对崇拜的冲击,这不是今日中国教会崇拜礼仪的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本文无意探讨个人喜好的赞美方式,而是要思考在教堂这个特定的神圣空  相似文献   

14.
基督闽恩教会是用福州话布道、以福州人为主的教会,是美国华人教会信徒增长最快的教会,所属有纽约曼哈顿教堂、纽约布碌仑教堂、费城教堂、纽约皇后区Elmhurst的聚会点。福州新移民走进闽恩教堂的原因如:在福州就开始信基督教、在福州接触过基督教、为了寻找心灵慰藉、为了学习英语、为了更好地找工作、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因病受到照护、为了取得绿卡、为了建立新的人脉关系、出于好奇和寻找心仪的对象。闽恩教会能迅速发展,与一批颇有使命感的牧师全力以赴的努力分不开;教会功能多元化,也是闽恩教会能长期保持活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金微 《天风》2005,(8):39-39
《天风》编辑部的同工:我们村农历五月二十是传统古庙会,教堂在戏场附近,村干部多次与教会长老交涉,让教会解决演员食宿场所问题。曾在五年前的一次庙会上,教会内打地铺睡了许多演员,遇上主日礼拜,弟兄姊妹议论纷纷,说教堂是圣洁的殿堂,绝不能沾染世俗的污秽,许多人因此不来我堂礼拜。有人说,基督教是用行为实践爱的宗教,应该顺服执政掌权的,在建教堂批地基时,村支书帮了我们的忙,应还一个人情,出于神的爱心更应该接待。今天就此事,请你们从百忙之中详细解答。山西吴识  相似文献   

16.
我有幸于今年五月底赴加拿大进行为期五周的宗教学术考察。在此期间,从西到东去了六座城市,走访了多所大学、教会机构及30多位有关学者及人士,参观了许多著名教堂,并参加了一些教会活动与  相似文献   

17.
农仆 《天风》2000,(10)
在提到农村教会的发展时,我们常常会想到异端邪教,以及想到那些在露天聚会的弟兄姊妹等等,当然这是中国农村教会存在的现实情况。但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农村教会信徒逐年增加,从一个待批准的聚会点,发展成已批准登记的聚会点,再后盖起宽敞的教堂,同时教会推荐同工接受  相似文献   

18.
教堂座椅看似平凡普通,实则很好地诠释了英国教会在近代早期历史上的演变。宗教改革时期,封闭式教堂座椅因为适应新教的需要而普及;从宗教改革到19世纪初,私有财产权利和个体自由意识的发展,教堂向个人分配专属座椅成为普遍现象,同时,教会又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这种趋势。总之,有关教堂座椅的历史与英国近代早期教会史上的各个重大主题有着密切联系,研究这一问题能把宏大叙事和微观史相结合,为理解英国教会在近代早期的变迁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田成斌 《天风》2011,(5):41-43
在这些年中,随着中国教会信徒人数的迅猛成长,教会的青年事工也越来越被众多的牧者所重视,很多的教会都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把青年工作组织好,教会的未来才有希望,所以,许多教会纷纷建立了青年事工。青年事工既具有教会工作中的一些共同特点,也有它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青年团契的工作是一批已经接受信仰或者正在寻求信仰的青年人共同组成的信仰团契。  相似文献   

20.
谢炳国 《天风》2009,(10):22-24
"和谐教堂的建设"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到教堂与周围的协调关系等外部建设,也涉及到教会内的人事管理、议事制度及牧养事工等内部建设。创建和谐教堂不但是社会的要求,更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根本需要。本期话题刊出几位同工结合自身教会工作经历的分享,盼望能给教会牧者的侍奉以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