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和科技进步所催生出的相对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较为崭新的一种艺术门类与表现手法;战争则是亘古以来人类社会丛林法则从未改变的最为激烈的行为手段和最具人类本能的情感表达之一。目前为止,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最具爆发力的20世纪20年代,以及工业时代下的战争和电影的产生几乎处于同一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电影所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相继结束,人类逐渐意识到现代战争模式下文明存在的脆弱性和人性层面的阴暗面,而亦步亦趋的战争电影也同样记录了人类在20世纪和21世纪初对于战争与和平的复杂观感。这其中诞生出的不同战争电影风格也在和平为大势的全球化浪潮中代表着各自创作者和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下的思维表述及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艺术双年展中,视频成为当今艺术的一种普遍工具、一种"绿卡"。尤其通过利用字幕,视频成为一种方便的载体,对于新兴国家的艺术家来说,更是如此。艺术史电影也能成为艺术史家共同体的共同语言吗?它的特点是电影导演与艺术史学家的联合,对艺术史进行重新解读。马尔罗在其《非时间性》一书中认为"视听博物馆"已经取代了"想象博物馆"。借助视频和数字化艺术,艺术史电影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同时成为了艺术史教学的一个要素,就如艺术史家皮埃尔·弗朗卡斯泰尔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希望的那样。但是当今天一个多中心世界的挑战正在描画一个不同的未来时,"艺术史电影"的历史还有待书写。  相似文献   

3.
1932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的成立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开始了党对电影事业的领导,带来了30年代电影思想和艺术的飞跃。但是,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史学界还未展开。本文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索,以起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4.
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到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抗战救国成为那个时期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集体意志,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诉求并付诸行动,形成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抗日的鲜明旗帜。中国的美术家也经历了一场灵魂上的洗涤,在那个烽烟战火不断的年代,他们以抗日救国为己任,高奏抗日救亡主旋律,用手中的画笔唤醒民众斗志,引导人民投身革命,反抗外敌侵略,实现了伟大的抗战胜利。在不断突破自我,形成风格重要转变的同时,也给中国传统绘画的改良带来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5.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叙事电影的一个特有类型有着其深厚的传统和历史积淀,蕴含着古典美学的文化魅力。自20世纪以来,武侠电影经历了五次大的创作转向:(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火烧红莲寺》系列的神怪武侠片;(二)五六十年代改编自传统评书、民间故事和新派武侠小说的粤语武侠片;(三)六七十年代香港和台湾的国语武侠片;(四)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武侠片等。这些武侠片均以俗文化面目出现而广为流传。这四次转向通过拼贴、转移和代入的方法完成了由俗到雅的过渡。于是自《卧虎藏龙》(2000)诞生以来,中国武侠电影又掀起了第五次创作浪潮。这一批武侠电影显示了与传统武侠电影迥异其趣的美学风格,在画面调度、叙事策略、武侠内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美学转向,形成了雅俗之间的执中形态,衍生出了种种艺术创作创新的手法,使武侠电影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的一部以巴黎为中心展开的电影。伍迪艾伦采用穿越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主人公在午夜时分走进20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男主角是一个都市漫游者,在巴黎寻找着心灵的归宿。巴黎的城市意象也在无限延展着这座城市的魅力。酒神精神在这里散发,仿佛城市里的形式都是有意味的。"城市电影"也不禁引发我们对于中国城市规划的思考,立足于自身传统文化,建设有人文关怀与气息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巴赞的纪实美学对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巴赞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持高度赞扬态度,巴赞的纪实美学直接引起法国新浪潮以及左岸派的诞生,这三个流派为世界电影注入了现实主义的血液。巴赞的纪实美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的,中国电影界对巴赞的纪实美学进行了自主性的解读,也得到了第四代电影实践者的认可。而后,巴赞的纪实美学在第五代导演那里进入暂缓,他们转向了宏大的历史寓言性叙事。但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独立纪录片的出现,巴赞纪实美学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独立电影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这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独立电影在中国的诞生时间并不长,但却发展迅速,影片数量急剧增加。同时,独立电影的地位则是边缘化的,生存状态艰难而且充满矛盾。资金短缺导致创作后继无力,制作上的粗糙降低了作品的审美价值,选题的极端化导致作品内涵过分单一,中国当代独立电影的体制困惑,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独立电影突破题材与个人话语的局限。独立电影需要完善流通、发行、评价体系。争取文化产业的扶持。  相似文献   

9.
《西小河的夏天》是一部以浙江绍兴为背景的怀旧电影,以三代人的视角还原了20世纪90年代江南的一个家庭、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文化记忆,斩获第2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观众奖。导演周全作为浙江绍兴人,在片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故乡情结。在城市文化迅速发展的冲击下,一座城市的底蕴和文化根基渐渐被湮没,怀旧和追忆成为众多导演表达时代情怀、返璞归真的文化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主义电影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是促使中国电影不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90年代,在改革开放稳固的前提下,艺术改革全面发展,大众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现实主义浪潮再起浪花。黄建新在20世纪90年代十分高产,平均不到两年就出一步作品,《站直翯,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和《红灯停,绿灯行》都拍于这期间,因这三部电影均取材于都市,表现了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因而被称为"城市三部曲"。黄建新的"城市三部曲",让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不断逼近真实生活。摒弃过多的修饰和美化,直接将原生态的生活搬上荧幕,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通过电影传达给观众,传达给这个社会。  相似文献   

11.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从铁凝的文本写作到陆小雅的电影改编,存在着共通策略——服饰话语的重复言说。文本和电影利用夹克衫到红衬衫、绸衬衫到碎花裙、的确良到红领巾的转换过程,塑造了安然这一性格鲜明的新一代青少年形象,展现了新一代青年人在理想与追求、矛盾与挫折、斗争与觉醒的碰撞中所面临的困惑与选择,也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转型初期身份意识的复苏、反思与追问。  相似文献   

12.
冯小刚导演的《1942》播出后,受到了极大的欢迎。电影以地主范殿元一家在1942年的逃荒经历为主线,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灾荒与战争的宏大场面。整体来说,电影《1942》向我们证明:在战争与灾荒面前,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扶持共度难关的;在那个命若草芥的年代里,人性意味着平等,意味着爱子情深以及无国界限制的同情与帮助,更意味着对生命的敬重。电影《1942》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性之美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在经历过无数灾难后还能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的力量之所在,而这也将值得今天的我们去深思。  相似文献   

13.
战时艺术工作者在党的领导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以艺术作品为武器,用抗战戏剧营造出怒吼的舞台,让鼓舞斗志、激励人心的抗争歌声响彻神州大地,在血色荧屏上用电影独特的声色画面,揭露侵略的暴行。抗战戏剧、抗战音乐和抗战电影的创作风貌呈现出的主题如清空之明月般明确,有现实主义风格强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由王小帅导演执导的电影《地久天长》以20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两个友谊深厚的家庭三十年间发生的故事。影片中探讨了多重主题,包括友情和亲情、时间和生死以及中国人性格与命运的主题。通过这些主题,《地久天长》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中国历史发展的壮丽画卷。  相似文献   

15.
杨予宁 《美与时代》2014,(9):100-100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于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这是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马克思文艺理论对文艺创作与文艺传播有着重要影响,以马克思主义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在形式及内容上都有所突破。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与发展极大的受到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影响,推动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中国化”理念虽在近年来逐步引领相关学术研究,但上溯民国时期却是“基督教中国化”理念开始系统讨论与形塑的重要时期。20世纪20年代对“基督教中国化”理念的探讨偏重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伦理)融合,至20世纪30年代后,这种探讨转向“救亡图存”,与全民族抗战紧密结合。尽管受诸多因素影响,“基督教中国化”在民国时期尚未达到理想程度,但这期间的努力仍为当下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好莱坞每年的电影有数百部,真正直接以圣经或宗教为题材的并不多,但涉及宗教问题和情绪的就很多了。从197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在越南的战争,由于其介入亚洲事务的广度与深度,也由于欧美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亚洲移民的增加,极大地改变了欧美以往的文化自我中心主义。部分文化人士开始在基督教以外的文化圈内去思考生活的意义,也有的接受了亚洲的宗教观念。仅就电影文化言,我们知道的好多明星,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佛教或印度教的信仰。如像著名影星理查·基尔,还有哈理逊·福特,以及他的妻子美丽莎·马西逊也都追随某位活佛,成为佛弟子。美丽莎是专写电影脚本的作家,在美国很有点名气。再如1999年,美国电影界赫赫有名的动作片影星司蒂文·史高(Steven Seagal)就被住美国的宁玛派大活佛彭诺林波且(Penor Rinpoche)确认为西藏以往某活佛的转世。史高主演过好些有名电影,如《潜龙升天》等,他以往在日本学习过柔道,在日本和泰国生活过,又有多年素食的经验。自称在20余年前就受过菩萨戒。 不仅好莱坞演员们受到东方宗教的影响,电影的思想内容也吸收和讨论东方的宗教。从今年开始,我们的《佛教文化》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关东方宗教或与东西方宗教思想互融互具的有关电影。本期介绍的《感应王》(Fallen)虽然与东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末期开始,第五代导演开始将电影的创作倾向转向民俗化,从而衍生出了一批带有浓郁民俗文化色彩的电影。张艺谋通过其独有的色彩风格,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众多本土民俗文化的元素。张艺谋在《红高粱》这部影片中,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有生动的视觉展示,表现出意境美以及民族精神。从美学和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民俗文化与电影艺术结合所产生的审美意义与趣味,不论是对电影还是民俗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着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社会的文化语境也发生了转变,以启蒙为核心的精英话语被大众文化取代了其主体地位,因此以启蒙为核心的话语转变成了以消费和娱乐为核心,从而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引发了一种怀旧热。在这样的语境以及现代中国的文化想象中,老上海的形象几乎成了怀旧主流的对象。香港导演关锦鹏的作品是上海怀旧影片的典型代表,他的《阮玲玉》、《红玫瑰白玫瑰》和《长恨歌》被称为"上海三部曲"。电影中对于老上海的重现,抓住了它大都市的城市特征,强调其世俗消费性的一面,从而展现出30年代上海日常生活的魅力。对于割裂  相似文献   

20.
张靖晗 《美与时代》2014,(12):101-1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女性题材的电影涌现,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时一些人们呼吁女性要从父权中挣脱出来,同时这就使7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女性题材的电影创作。人们开始关注于更多的关于女性主义电影的研究,何为女性题材电影,在男性导演和女性导演的眼中,女性题材的电影有何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