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由于对事物真实性的遵循,对设计美的追求,及抑"恶"扬"善"给人们所带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使得真、善、美成为设计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的将真、善、美、用不同方式表达的优秀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参与了中华文化精神和人文气象的构建.当代工笔花鸟画在观念上已经被赋予新的意识形态,艺术观念得以更新.我们在创作实践中要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构建新的空间表现图式,灵活使用新材料,借助其它绘画门类的表现方法及现代构成理念,使多样化的表现方法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探寻符合时代特色的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去挖掘这个时代的真、善、美,形成自由多样的绘画风格形态,赋予花鸟形象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美学追求的集中体现。我们将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气派""写生""笔墨"放入近现代中国绘画历程中进行定位和考量后发现,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画家们只有把握住中国绘画的艺术精神,并通过锤炼能够表达这一艺术精神的笔墨表现形式,才能创作出富有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刘建会 《美与时代》2004,(11):24-25
中国书法是一种"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宗白华:<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是一种最能代表中华艺术精神和美学精神的艺术门类.而唐代书法则是继魏晋以后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和独特神韵,把中华艺术精神和美学精神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社会伦理研究的具体思考,反思伦理学研究中问题、知识、真之间的关系,从一特殊视角揭示出伦理学研究应在开放的科学知识体系和道德生活中,从真问题出发,获得揭示时代精神的真知识,指向人类善的价值精神;同时阐明伦理学研究中的真与善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工程师伦理思维的培养是解决当前工程行业伦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伦理思维是工程师职责本质的回归,其内在地蕴含三个维度:工程活动合规律性的"真"、合价值性的"善"以及合精神与情感性的"美"。求"真"是求"善"与求"美"的基础,求"善"是求"真"的价值范导,而求"美"则是求"真"、求"善"的最高旨意。作为求"真"、求"善"与求"美"三者价值指归的统一体,伦理思维有利于工程师建立新的工程观,建造有益于公众福祉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工程。  相似文献   

7.
白描指的是用单色线对物体加以勾画。中国画白描艺术家凭借敏锐的艺术之洞察力、创新精神以及对"真、善、美"执著的追求精神不断地打动着世人,并且影响了很多的绘画艺术家。本文从书法用笔、单线绘画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画的白描艺术,提出了白描要试着走出传统,将现代化绘画技艺与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有机结合,找到继承与创新的契合点,从而推动中国画白描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华美学精神以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以及相互间的和谐统一为本质属性。艺术美学不只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还是一种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一种植根于生命的本源、源于生命最深处的人生情怀和生命精神,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中华美学精神,所以阐扬和追求中华美学精神必将成为艺术美学的核心价值所在。在艺术美学研究中,既要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理论品质进行梳理和阐扬,又要以审美的方式传播和彰显真善美的力量和价值追求。从审美价值层面,宏观上观照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不难体会到中国艺术是艺术家追求自我生命和宇宙普遍生命的和谐统一,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就是以生命为本体的最高真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先生说,他最佩服的中国美学家有两个:一个是汝信,一个是王朝闻.王朝闻真懂艺术,对各种艺术门类的美学剖析几乎无人能比.他的美学借助于对各个艺术门类和鲜活复杂的审美现象群的独特观照和透辟剖析,成为20世纪美学的总结和21世纪美学的肇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发,探寻现代性道德危机的学术与理论根源.通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绝对知识的解读,提出绝对知识是黑格尔伦理思想体系的终极关怀,黑格尔通过绝对知识开创了一个由"真"统"善"的现代性伦理言路.在此基础上,从当代学术前沿与黑格尔绝对知识本身视角对黑格尔的绝对知识进行了当代批判,提出建立由"善"导"真"的伦理向度、构建和谐伦理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画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但是并未脱离人物。直到隋唐时期,山水画才成为独立的画科,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是五代宋初,且统治者还建立了书画机构——画院。其山水画追求以"真"为美的美学理念,将艺术主体的情感表达寄托于山水,感悟山水的精神内涵,从而将自然美上升为艺术美,展现宋代山水以"真"为美的审美意趣。北宋山水画以"真"为美的体现需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一是从古代哲学与山水画理论的发展来论述"真"的定义;二是从理学与画家作画的态度探讨北宋山水画追求"真"的成因;三是以"真"为美对后世的影响与对当代画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具有悠久的汉文化传统的徐淮大地,睢宁地区的汉文化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地方的行为方式,间接影响到睢宁地方的艺术创作之中。所以睢宁儿童画的精神内核是追求自然以求"真",关爱生命以求"善",这正是构成美的基本成分,拥有了"真""善",便有了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15,(2):88-89
中国文化元素与基督教之间的共融,产生了多元化的基督教艺术——以国画、书法、蜡染、剪纸等作为视觉表现形式,用中国传统水墨笔法或民间工艺作为艺术载体……这些烙下中国印记的基督教艺术’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中国基督教会信仰生活中,表达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上帝的歌颂。  相似文献   

14.
梁宗岱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诗人、诗评家。正如他的代表作《诗与真.诗与真二集》的名字,"求真"是他探讨诗作秘籍的唯一途径。该著作体现出其独有的诗学品格,梁宗岱的诗学思想不仅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学影响,有浓重的西方文化色彩;其内在精神以及外在语义表达,也颇有中国古典诗学的意味。梁宗岱对待古典诗学并非全盘接受,而是进行批判性创造:去儒家诗学的"尚用"功利观念,取诗美的意象品评,追求中西交融的诗学意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内容题材、形式风格、雕塑技法和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门类,它不仅表现了中国历代雕塑的艺术技巧的发展,也是和各个朝代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更是和中国绘画元素有着密切关系。中国传统的精神、气韵在雕塑作品中的体现表达,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智慧、灵魂、艺术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余虹 《宗教学研究》2004,(4):136-139
"济世"是丘处机一生的主要人格特征,它包含三方面内容:积功累德,自善其身;拯世济民,兼善天下;悲天悯物,兼济苍生.丘处机之"济世"根源于人之"善心",仁爱慈善、珍爱一切生命是它的精神内核.丘处机"济世"人格的形成是其立足道教,吸纳儒家思想的结果,包蕴着深刻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出全真道以善求真、以善合真、真善结合的审美追求.本文试图从对丘处机"济世"人格的剖析中,探求全真道的宗教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西方前卫艺术观念对中国当代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现当代绘画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的诠释和发展。在可供参考的文本中找到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特性,是对于符号的诠释还是关于反叛精神的体现?西方结构主义给现代艺术提供了"语言"和"精神层面"的解读方式,在中国本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现当代艺术选择加上绘画的普遍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8.
苏丹 《美与时代》2004,(9):60-61
传统,是由历史沿传而来,具有一定特点的某种社会文化,如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传统是长期的积累,具有相对固定的性质.中国舞蹈审美形态的传统,是在中国舞蹈数千年的演进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与中国其他艺术门类一脉相通的传统艺术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制约下,中国舞蹈在表演和审美形态方面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熊秉明先生是享誉海外的艺术家,也是艺术哲学家,他对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的研究颇具中西比较的视角和方法,在书学界影响深远。通过撷取熊秉明书法美学思想中"理性"与"反理性"这组核心理论范畴,对其书学体系建构和阐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书法是"理性"与"反理性"相融合的艺术,在"理性"中寻找书法的秩序,在"反理性"中表达书家精神,在创作中以"反理性"为主导,反映书法美的核心是书家本心的回归。从熊氏的理论分析中可看到中西传统艺术间的某种共通性,对书法的美学生成有了新的阐释。熊秉明的书法美学研究显示出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所迸发出的勃勃生机,以及在中西方艺术思想碰撞下中国书法所具世界话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社会风俗文化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融入了广大普通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其夸张变化的装饰造型和富有寓意的意境美,完美地表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内涵。中国民间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根植于民间生活的肥沃土壤中,是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农村的生活习俗和自然景观给剪纸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劳动人民从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