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世界上任何语言的书法都是以文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文字的功用为民族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阿拉伯书法艺术是伊斯兰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崇拜偶像及绘画肖像,阿拉伯先民们便用阿文字母和图案来进行装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伊斯兰艺术风格为世人所瞩目。 阿拉伯书法源远流长,公元 634—— 644年,即哈里法欧麦尔时期,苏阿德·本·卡斯建立了库法城,出现了以该城命名的库法体,它是阿拉伯书法最古老的书体之一。在此之前,萨法山区的萨法威书体、汉志地区的希里书体、阿拉米人的奈伯特书体等就早已在阿拉伯…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13年10月4日至6日,为迎接古尔邦节,河北省石家庄清真寺于举办了“美美与共——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展”。展览展出了包括苏鲁斯体、纳斯赫体、库法体、迪瓦尼体、波斯体、马格里布体、中国体等多种书体的百余幅阿拉伯文书法作品。来自石家庄、  相似文献   

3.
书法和绘画艺术在中国的演化、发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两门艺术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它们之间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在探寻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书画的工具、布局、笔法、意境四个方面区论述书画之间如何相通,以期对当今书画、书画家们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深思。  相似文献   

4.
为发扬伊斯兰文化优良传统,提高学员书写和创作阿拉伯书法水平,全面培养新时代青年阿訇为穆斯林服务的本领,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于今年4至6月,举办了首届阿拉伯书法比赛。这次比赛,是参照国际阿拉伯书法比赛的有关规则与办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而举行的。比赛按书法的不同体类,共分五个比赛项目,即苏鲁斯体、纳斯赫体、库法体、波斯体、迪瓦尼体。每个书体都规定了统一的书写内容、统一的用纸规格,以及适于书写内容容量的用笔尺寸。参赛者可任选其中1至3种书体参加比赛。比赛活动于3月底正式宣布,全院三个年级中有22名同学报…  相似文献   

5.
枣椰树是海湾和阿拉伯半岛上最重要的树种,椰枣是它所结的果实,又称海枣、伊拉克枣、波斯枣、阿拉伯枣,它是这个地区的重要特产。古代阿拉伯半岛上的贝杜因人,以椰枣为主要食品,等同粮食,甚至比粮食还贵重。驼肉、奶、椰枣,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加上沙漠,构成了半岛上的四要素。贝杜因人、骆驼和椰枣,则是沙漠中所有生物的三位一体的统治者。相传,先知穆罕默德圣人曾把枣椰比做阿拉伯人的姑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数字作为文字,在招贴的构图中既可以充当点,又可以充当线、面、图,通过规则的自由的版式设计,形成招贴艺术的形式特点。阿拉伯数字在很多情况下还和其他文字(中文、英文)搭配在一起,共同构成招贴组成要素。阿拉伯数字与图形结合,可以使招贴内容更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7.
从傅山、王铎狂草艺术的用笔、结字、章法、墨法比较研究,来具体分析二者狂草艺术的共性和个性。在用笔上,傅山狂草多以肘运笔,笔锋上下提按的动作少且幅度不大,形成了连绵缠绕的线条;王铎狂草运笔时肘腕互用,腕部动作较多,而且行笔过程中转折弯扭比较多,从而形成起伏跌宕感强烈的线条。在结字上,追求"奇"是二者的共性,但是傅山狂草结字以外拓圆浑为主,很少有棱角,显得雍容大度庄重。王铎的结字就相对内敛,方折体势为多,而且左右欹侧的幅度很大。在章法上,傅山狂草轴线摆动幅度略小于王铎,但是打破了行间矩留白的创作勇气和胆识。在墨法上,傅山受王铎影响较大,相较于王铎,傅山在墨法上的运用基本没有刻意安排,一任自然。  相似文献   

8.
《古兰经》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诸多学科的理论渊源。作为语言的《古兰经》,它是阿拉伯语第一部见诸文字的典籍,规范了阿拉伯语言,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南北方言,对于散居半岛各地的阿拉伯部落人维护其语言和心理上的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样,作为文学的《古兰经》,它不但因自成一体的"古兰体"成为阿拉伯有史以来第一部韵体散文形式的经典,而且因语言精炼、文体优美、风格独特、修辞超绝等文学品质而被奉为阿拉伯文学的最高典范,对推动阿拉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经中的寓言比喻和故事典故等具有文学性质的题材,始终是伊斯兰文学家创作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9.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交流是国与国关系中极为重要的桥梁,对于推动民众相识相知,促进双边关系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阿拉伯国家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文化的交流互鉴对于推动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与在阿拉伯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伊斯兰文化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语法结构十分严密,能够用来精确地表达一切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在词组或句子里,词和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不用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而是依靠词序和虚词来决定的,这是汉语言不同于印欧等其他语系的地方。词序指的是词在词组结  相似文献   

11.
彝族原始宗教和道教都是本土宗教,它们之间有诸多相融、相通之处,如诸神论、祖先崇拜、神仙思想贵阴贵柔、政教合一、返朴归真、天人感应、斋醮、法术法具、禹步等。  相似文献   

12.
和词的同义关系相对的,是词的反义关系。一般说,语言中具有反义关系的一组词叫反义词。如果我们对反义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是在词汇意义上既相互矛盾、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关系。具体说,在意义上具有矛盾关系的词,它们所表示的概念彼此之间存在着互不相容、不可调和的关系。例如:  相似文献   

13.
文刀 《中国道教》2004,(2):35-36
儿时学背唐诗,记得杜甫《丹青引》“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不过王右军”的诗句。上小学学毛笔书法,老师讲魏书,王羲之学卫夫人史料与知识书体,从“永”字八法学起,因为一个永字,集点、横、竖、勾、撇、捺等汉字的构成要素于一体。王羲之学得入了迷,除用笔纸上写外,还不时用手在身上划,竟把衣服划破。一次与夫人郗坐在一起,还在妻子身上划起来。郗夫人不耐烦地说:“人各有体,你在自己身上划好了,为什么还在别人身上划?”一句话点悟了王羲之:是啊,人各有体,我为什么非摩仿别人而不能有自己的书体呢?从此他奋发努力,学而不仿,师而不泥,终于使自己…  相似文献   

14.
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交流是国与国关系中极为重要的桥梁,对于推动民众相识相知,促进双边关系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阿拉伯国家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文化的交流互鉴对于推动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与在阿拉伯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伊斯兰文化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两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互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语言与伊斯兰文化是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阿拉伯语言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伊斯兰文化的载体。培养起伊斯兰文化意识,它可以使我们从字词、句子、语篇等不同层面上分析中阿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在语言上的表现。阿拉伯语言与伊斯兰文化尤如鱼水关系,阿拉伯语言教学如果离开了其特定的伊斯兰文化,意义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进惠阿拉伯文书法选》刊行问世了,作为陈老师的一名学生,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在我看来,这本书法集不仅是陈老师多年来潜心阿文书法创作的结晶,更是我国阿文书法发展里程中的一件很有代表性的大事。 陈进惠老师是我就读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时的书法教师。在我考入经学院之前,我对阿拉伯书法的书写和理论可谓是一无所知。每当看到那些龙飞凤舞的中国体阿拉伯书法时,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这种书法简直太奇妙了。而那时的我又不懂阿拉伯语,所以对阿拉伯书法只能是望洋兴叹了。在陈老师的教授下,我从零开始,较为系统地学习并初步掌握了一些阿拉伯书法理论和书写规则。最重要的是,在陈老师的教导下,我认清了正统阿拉伯书法和中国体阿拉伯书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蒋介石民族主义思想的渊源和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丰清 《学海》2004,(1):83-86
抗战时期 ,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近代 ,特别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 ,集专制性、保守性、爱国性等多种特点于一身。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观能在抗击民族敌人的共同目标下结合起来。然而 ,这两种观点之间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从而又决定了二者的结合只能是短暂的 ,它们的最终分裂却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8.
《太平经》卷四十八有《三合相通诀》,其意略谓:字宙间存在阴、阳、中和之气,天本阳气,地本阴气,人本中和气,此三者相合相通,共生共养万物。与此相应,天上的日、月、星,地形的高、下、平,人伦的父、母、子与君、臣、民,也各各以“三合”的形式出现,它们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均须“相爱相通”,“并力同心”,方能导致自然界的和谐,人世间的太平。这种“三合相通”说贯穿于《太平经》的始终,是它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试对这一学说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提及景观设计,大部分人触及和了解的都是风景与园林的规划设计,它的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景观设计是资源规划、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就未来构建的江西六朝古墓群景观设计来看,其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六朝时期的墓群景观设计规划、审美类型的选择、个体的布局等。  相似文献   

20.
银雀山汉墓竹简虽然不是关于美学或文艺理论的文献,而是以兵法、治道、阴阳占侯为主的文献,但它们在论述兵法、政治、占侯等问题时所使用的一些命题、范畴、概念等以及体现出来的观点、思想与美学和文艺理论相通,如在政治方面,它要求君王不要过分重视文采装饰;在兵法方面,要超越"有形"而追求"无形";在个人修养方面,倡导人们保持"恬淡随意""心定气固"等的状态。因此,银雀山汉简中的这些思想、观点通向了审美,它们的范畴、命题等与审美理论相通,是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在兵法、政论以及阴阳占侯等文献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