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务是人类的一种基础性活动,没有彼此之间提供的相互服务,就没有人类的社会生活。服务无处不在,类型多样且形式不一。政府公共服务强调作为主体的政府以及公共行政人员为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而展开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政府的公共性和政府伦理关系既是政府的基本特征,也是政府公共服务合伦理性或伦理价值能够得以实现的客观基础和伦理根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公共行政现代性追寻与道德化趋势的耦合,赋予了行政伦理建设更深厚的价值合理性基础.行政伦理的价值是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前者表现为效率价值与管理价值,它发挥着"隐形制度"的约束与管理功能,是行政主体"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准则;后者表现在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性质及其内含的公平正义的价值上.公共行政的目的性价值彰显,是公共行政摆脱现代性危机、进行合法性重建的实现方式.行政伦理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相互表征、相互澄明,并仰赖于特定的价值情境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伦理与道德之辨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与道德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在许多研究者那里是比较模糊的。本文试图从词源学的角度并结合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相应观点对二者的内涵加以区别界定并对二者的关系加以厘定:道德是个体对自身完满性的价值追求,具有主体性与私人性;而伦理则是基于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交往而形成的规范体系,具有“互主体性”与公共性。道德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是道德的提升。笔者认为,对伦理与道德加以区分和厘定将有助于伦理冲突的化解、伦理关系的协调以及伦理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4.
“公共性”是在什么时候成为哲学范畴的,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不过学界普遍认为,“公共性”概念成为重要的哲学范畴是与阿伦特紧密相关的.西方学者基于当代社会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公共性理论.其中杜威、李普曼、阿伦特和桑内特的“公共性”是批判性的范畴,但是哈贝马斯把“公共性”范畴引进到政治哲学中来,“公共性”范畴的批判色彩逐渐淡化,到罗尔斯那里成为确证“公平的正义”不可缺少的背景性支撑.阿伦特、哈贝马斯和罗尔斯的公共性理论在西方有着广泛影响.他们的公共性理论既有联系又存在显著区别.阿伦特的公共性是政治生活本身,涉及的是人的生存境况,而哈贝马斯和罗尔斯的公共性则是用来论证政治原则合法性和正当性的依据,涉及的是人的交往理性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政府职能的公共性,是对其职能行使及其自身行动合法性、合义性的深层追问。政府作为一个组织,其整体的公共性与个体成员的自利性并存,构成一对特殊的道德矛盾。不同时代特别是不同制度背景下,这对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与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职能的公共性有其更高的道德诉求。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儒家哲学对社会交往、公共活动、公共利益、公私矛盾与统一等公共性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儒家公共性兼具超越性与现实性两个向度。"道"是儒家公共性超越向度的表达,是人间秩序建构的价值标准,是现实社会的合法性基础;"礼"与"仁"是儒家公共性现实向度的表达,"礼"为现实社会构筑制度基础,"仁"为现实生活提供精神支柱。儒家哲学正是围绕"道"、"礼"、"仁"的实现而展开其公共性内涵。在这一展开过程中,儒家的社会理想与人生意义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集体利益具有总体性、普遍性、公共性、实体性特征.社会主义伦理同一体的建构,必须制定集体主义伦理原则,用以调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伦理行为构成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中项,个人敬重集体并遵循集体主义伦理原则,伦理冲动方可能转化为集体主义的伦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是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文明建设的共同属性,政府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管理主体的公共性、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和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等方面.公共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社会的公共精神,政府公共管理在公共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道德示范、制度保障、促进公民的有序参与和激发公民的公共意识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医疗知情同意是一项伦理原则,也是一项法律原则.虽然不同视角下的医疗知情同意具有相对不同的要求,但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患者和社会对医方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医方应尽的法律和伦理义务.因此,从法伦理视角审视知情同意原则,以凸显其丰富的内涵及其情、理、法的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信任系统,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受到各国政府极大关注。但学界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局限于管理学和政治学,强调政治功用,忽视行政伦理在政府公信力培育中的价值。事实上,政府公信力也属政治伦理范畴,行政伦理对于优化政府理念、行为和绩效,提振政府公信力有着重大的实践价值和驱动作用。一方面,行政伦理通过对政府的评介功能、导向功能、示范功能和规范价值,构筑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行政伦理又在助推责任政府建设,促进公共政策透明化,抑制行政腐败和构筑政治文明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渗透功效,不断增进政府信誉,巩固政府合法性,提振着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