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代道教思想家杜光庭(850-933)的思想虽然是通过诠释老子之道而建构起来的,但他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关注中又将“道”推向了宗教化的道路。为了论证道教得道成仙信仰的真实性,杜光庭搜集民间与道门中流传的各种奇闻逸事编撰成了《录异记》。明人沈士龙认为,《录异记》“大都捃拾他说,间入神仙玄怪之事,用相证实”(《题〈录异记〉》,沈士龙、胡震亨辑《秘册汇函》)。由于《录异记》是通过记录人世间和自然界的种种神异玄怪之事来宣扬为善去恶、以求善报的思想,因此在文体上可以归属于道教志怪小说中的地理博物体小说,即以地理方位为基本…  相似文献   

2.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时的著名道士、道教学者,著作丰富。他所撰的《虬髯客传》传奇小说,更是脸炙人口,流传极广,至今不衰。《虬髯客传》是一篇著名的神仙小说,说的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李靖以布衣向隋朝权臣杨素献策,当李施展辩才时,《于前的杨府歌妓红拂女张氏,慧眼识英雄,见李才华出众,遂产生爱慕愿托终身之情,毅然于当夜五更,化成男装,窃出“尸居余气”的杨素府rl,私奔李靖住处,相约逃往太原,于途中灵石旅舍,又遇到豪侠虬髯客,三人送结义,幻:拂女、李靖称虬髯客为张三兄,虬髯客称红拂为张一妹…  相似文献   

3.
<录异记>是杜光庭一部重要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但自古及今,常被目为与道教无涉的文言小说,而实际上该书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内容和结构编排上.<录异记>内容不仅记载仙类故事,还有很多与道教密切相关的图谶瑞应;结构看似混乱芜杂,实际有自己内在的组织方式,内中暗含成仙得道的"变化"学说.<录异记>是一部带有较强道教色彩的宗教文献,应该是典型的宗教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杜光庭(850-933?)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道士,早年参加科举,落第后入道天台山,从此致力于道经的搜集和编撰工作,至今尚有大量道经存世。在这些留存的文献中,按道经分类,有一部分属于“记传类”或“谱录类”的神仙传记集和宣扬道门灵验的志怪作品。它们介于宗教与文学之间,既不同  相似文献   

5.
道教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继承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传统 ,在发展先秦时期女性崇拜 (女神崇拜和女仙崇拜 )的基础上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女仙崇拜。中国道教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女仙集传 ,是唐末道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本文拟就通过展现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中所描绘的绚丽多姿的女仙世界 ,来探析道教女仙崇拜的若干特点。一杜光庭 (85 0— 933) ,字宾圣 ,号东瀛子 ,处州缙云 (今属浙江 )人。唐懿宗咸通 (86 0— 873)年间 ,应九经举落第 ,遂入天台山 ,师从陶弘景弟子应夷节学道 ,颇具声名 ,从唐僖宗朝至五代前蜀王建执政时期 ,杜光…  相似文献   

6.
《墉城集仙录》是道教典籍中第一部收录女仙传记的专辑,为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撰集。"纂彼众说,集为一家,女仙以金母为尊,金母以墉城为治,编记古今女仙得道事实,目为《墉城集仙录》"。  相似文献   

7.
在道教发展的不同时期,神仙具有不同的面貌,修炼成仙的途径也各不相同。相传唐时司马承祯所撰《天隐子》提供了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在道教神仙学说及修炼方式中,颇具特色,可谓“易简而修炼之理得”。一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自号白云子、赤城居士,卒谥贞一先生。出家于嵩山,师事潘师正,为上清派第四代传主。主要著作有《修真精义论》、《服气精义论》、《修真秘旨》、《坐忘论》等。《天隐子》一书虽署名为司马承祯,但从宋朝时就有人怀疑此文非司马承祯所撰。但从序文看,此篇为唐时著作,且其义理为司马承祯所认同则是不争之事实。本文无…  相似文献   

8.
道教神仙传记作为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角度反映出道教的思想发展脉络。作为唐宋时期的神仙传记《三洞群仙录》,它继承了前代的“神仙可学”思想,并且反映出了唐宋时期神仙观念“世俗化”的进程与女仙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李筌 ,号达观子 ,新旧《唐书》俱不载其身世 ,大约为唐玄宗(712 - 76 3年 )时人。按敦煌本《阃外春秋》残卷卷首进书表 ,末署有“天宝二年六月十三日少室山布衣臣李筌上表” ,推知筌在天宝二年 (74 3年 )尚为布衣。晚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提“李筌郎中为荆南节度判官”、“后为邓州刺史” ,此说与曾《集仙传》所载之筌“仕至荆南节度副史、仙州剌史”① 略有差异。又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七谓“筌上元 (76 0 -76 1年 )中自表” ,故知筌在肃宗年间尚任官职。此后筌之行踪 ,史载语焉不详 ,如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谓筌“时为李林甫所排…  相似文献   

10.
杜光庭(850~933)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门领袖”,他曾对道教哲学理论、思想源流、修道方法、斋醮科仪、神仙信仰等作过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性研究,由此而成为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杜光庭一生勤奋,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今天的《道藏》中就保留了他的二十多种著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他依据唐玄宗注疏《道德经》的“圣义”而发挥己解所成的《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杜光庭在该书中对心与境关系的辩证诠释,为道教倡导修道即为修心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在推进唐宋道教思想的理论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修道即为修心,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11.
葛志毅 《管子学刊》2006,(3):65-77,110
《史记》谓“《春秋》以道义”,按春秋家的家法则设例以言义,此实为汉晋诸儒治《春秋》学之一基本方法,于是公羊家、谷梁家、左传家各具其义例体系。本文试对三传家义例略作疏解,以求窥见汉晋诸儒《春秋》义例之学的大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占有较翔实的资料基础之上 ,着重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全真高道丘处机的美学思想 :一、在和成吉思汗的交谈中 ,反映出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美思想 ;二、在修炼内丹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的内丹模糊美思想。  相似文献   

13.
余虹 《宗教学研究》2004,(4):136-139
"济世"是丘处机一生的主要人格特征,它包含三方面内容:积功累德,自善其身;拯世济民,兼善天下;悲天悯物,兼济苍生.丘处机之"济世"根源于人之"善心",仁爱慈善、珍爱一切生命是它的精神内核.丘处机"济世"人格的形成是其立足道教,吸纳儒家思想的结果,包蕴着深刻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出全真道以善求真、以善合真、真善结合的审美追求.本文试图从对丘处机"济世"人格的剖析中,探求全真道的宗教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孔府档案《左传精舍志》的主体资料基本可信,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但“姓谱”部分多属伪托。左丘明与楚左史倚相没有血统关系,其后裔当有左、邱二姓,作为嫡系的肥城都君邱氏比较可信,其余各地旁支尚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5.
&;lt;新世纪&;gt;(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虽然是七八年前出版的,但在我们深入揭批“法轮功“,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斗争中,仍然有必要进一步肃清该书中错误思想的流毒.……  相似文献   

16.
丘处机是金元时期全真教龙门派的创始人,他的道教思想推动了全真教的发展,并通过全真教对中国道教的后期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融道、儒、释为一炉是全真教一贯的宗旨与特质,而丘处机赋予了"三教合一"以新意.丘处机站在道教立场上对"三教合一"思想的推扬,既丰富了全真教思想,也促进了传统道教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著作中,<吕氏春秋>同<墨子>、<荀子>一样,每篇都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并通过简洁的篇名昭示读者.所不同的是,<吕氏春秋>没有如<墨子·天志>、<荀子·天论>那种专门探讨天人哲学的篇章,它的自然哲学思想散布在不同的篇章中,需要我们细心地发掘和梳理.通过对<吕氏春秋>自然哲学的分析,可以看出<吕氏春秋>的自然哲学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是先秦到汉代的思想转折进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甄尽忠 《管子学刊》2006,(1):30-34,88
《晏子春秋》一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末年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的言论和行动。其中多有关于社会救助方面的主张。面对自然灾害、苛政和战争等天灾人祸的侵袭,晏婴在重民、爱民、恤民、均贫富等思想的基础上,主张加强对社会贫困人口的救助工作,其措施有散粟赈民、薄赋轻敛、以工代赈、宽刑省禁、养老抚幼、掩埋遗骸等。他希望通过实施这些社会救助政策,来缓和阶级矛盾,以更好地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19.
丹丘、丹丘山、丹丘子、丹丘生、丹丘羽人……是古诗文和道家文献经常提到的,尤其是被誉为茶圣的唐代隐士陆羽(733-804),先后四次在<茶经>和<顾渚山记>中引述<神异记>提及丹丘子,余姚人虞洪遇丹丘子获大茗的故事因此广为茶人熟知.专家、学者对丹丘子各有见解,有些则明显有误.综合多种文献,笔者以为丹丘子是众多仙家道人的通称或别号.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论述秋瑾冲破传统婚姻关系的事例,探讨秋瑾有关男女平权、女性自立以及女权革命与社会政治革命相结合的思想与实践,以期对于秋瑾的近代新型女性形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