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西医东渐过程中,中西两种医学的相遇及其关系涉及到社会、思想、文化因素.考察历史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民国时期的"废止中医案",认为当前关于中医存废的争论是历史问题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中西医论争是外部因素推动的结果,而非根源于医疗实践.最终将中西医争论的问题引入到医学自身的进步上去.  相似文献   

2.
中医的科学属性是长期争论的焦点,目前仍无统一的认识.随着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的科学性不应再被怀疑,目前面临的中医西化、中西医结合等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是统一认识、脚踏实地,在当前环境下重视中医特色,解决具体问题,以抓住机遇、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目前中西医争论的现状,分析了西医和中医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提出当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时,中医可为这种转变提供思想和方法的借鉴,认为西医与中医是世界性医学与地方性医学的关系,根据医学发展的规律,地方性医学最终将能融入世界性医学之中,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两者还会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认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医学,一方医学守护着一方住民的健康,医学是多元论而不是一元论;多元医学之间应平等竞争、相互补充,和谐共存;疗效是检验多元医学理论的标准,疗效是医学生存发展之本.费耶阿本德医学哲学思想对中医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尽管历经50年的系统临床实践,但迄今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共识或权威性描述.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用中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西医学、或用西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中医学而产生的不同于中、西医学的,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医学科学;其外延应包括整个中西医结合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把现代病因病理医学作为参照物,通过比较,指出中医的证是病人的全身综合反应状态,是病因病理医学之外的另外一个临床医学范畴.状态与病因病理是人类疾病的两个不同方面.从单纯状态病,西医难治和不治的疾病,常见病的治疗,中医药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认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医学,一方医学守护着一方住民的健康,医学是多元论而不是一元论;多元医学之间应平等竞争、相互补充,和谐共存;疗效是检验多元医学理论的标准,疗效是医学生存发展之本。费耶阿本德医学哲学思想对中医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五一期间,拜读何裕民先生的新书《你真的了解中医吗》,不仅深悟中医治疗之精髓,更佩服他的真知灼见和坦荡心胸。尤其对"西医让人明明白白死,中医令人糊里糊涂活"之辨感触良多。大众对医疗既强烈期盼,又不寒而栗,因此有中西医孰高孰低之争论。就其本质而言,在人类向死而生的旅途中,医学天生就是一门有缺憾的科学技术。何教授以他广博的学识、独特的视角、深厚的知识储备,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哲学、医学、科学以及历史等多角度对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学构成了一对不可通约的科学理论,分别代表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认识方式.基于二者整体的互斥性,且为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的知识体系,互补是最佳选择.中西医互补的科学内涵为:"结构"医学与"功能"医学互补;"还原"医学与"整体"医学互补;"求简的"医学与"存繁的"医学互补.  相似文献   

10.
论中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方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近十几年来中医现代化研究成效不显,以及发生许许多多的争论和困惑的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中医的基本性质缺乏一种共识。说中医就是一门科学或者不是科学,是一门经验医学或者是哲学医都会使我们陷于一个难堪的困境。中医具有科学精神,但不具有西方意义上的科学方法,而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方法实现科学精神的经验知识体系。具有科学精神是一回事,怎样实现这种精神却是另一回事,前者是无国界的,后者却是可以文化多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