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中国道教学研究的重要学者,国际知名的道教研究权威,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四川大学兼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道教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卡先生,因病于2017年7月16日23时30分在西藏林芝离世,享年61岁。王卡(1956-2017),河北广宗人。197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同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王明先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9月23-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道教协会、河南省道教协会、河南社科院历史与考古所协办的"首届嵩山道教文化论坛"在河南登封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宗教学会常务副会长曹中建主持,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河南宗教局副局长郭国志先生、河南省委统战部李琳处长、登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马宏伟先生、中国道教协会袁志鸿副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在四川大学红瓦宾馆联合举办“纪念王明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深切缅怀道教研究的拓荒者王明先生,纪念先生在中国哲学思想史、道教史、道教文献学等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发扬先生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CenterfortheStudyofTaoismofChineseAcademyosSocialSciences)是以道家道教研究为主,以广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宗教研究为辅的学术团体。中心成员主要由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外语学院加拿大研究所发起,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自1987年11月10日至14日于四川成都举行。有29个单位50余人参加。会上,代表们各抒己见,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广泛地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内容整理、综述如下: 1、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道教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交研讨会的论文指出,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相似文献   

6.
道童 《中国道教》2004,(3):56-56
2003年12月11日至13日,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及蓬瀛仙馆道教文化资料库,于中文大学祖尧堂内联合主办“香港及华南道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邀请了中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及澳门等地区的学者及道长参加。本人有幸出席此次研讨会,今特将此次研讨会的情况向大家报告,并将这次研讨会的一些特点,与大家分享。从大会的宣传资料可以知道:这次会议的讨论主题为“香港及华南道教研究”。会议的另一个目的是庆祝道教文化资料库成立四周年。就第一点而言,这次研讨会对道教研究有其开拓的一面。香港百多年来受中西文化的影响,香港道教…  相似文献   

7.
1992年金秋时节,天高气爽,55名中外道教学者汇聚在古都西安,举行了西安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西安市道教协会、西安市八仙宫、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出席会议的有国内十二个省市,以及法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和道教界人士。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陈莲笙主持了开幕式,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道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西安市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致开幕词。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8.
应"宗教文化论坛"邀请,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客座教授黎志添先生于2012年8月24日下午在文科楼做了题为"广州府道教庙宇碑刻研究"的报告。黎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系主任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六朝道教史、道教炼度科仪、广东道教史、香港正一及全真道教科仪等方面的研究。讲座中,黎志添教授围绕自己做广州道教庙宇碑刻研究的方法、内容和成果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2000年8月31日至9月3日,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和江西九江道协、庐山仙人洞道院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庐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在江西庐山宾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研究道教的专家、学者及道教界人士80余人。会议围绕“道教文化与现代生活”这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生活道教”这个话题。现将有关会议的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生活道教”的话题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生活道教”的问题,张继禹道长在这次会议上,作了“践行生活道教,德臻人间仙境”的主题发言。认为面对21世纪的来临,世界各种文化和宗教为了在社会…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基督教与道教伦理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暨基督教研究中心承办、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及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所协办的“基督教与道教伦理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004年10月29-31日在四川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宗教》杂志社、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云南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湖北襄樊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及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的4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11.
夏莹 《哲学动态》2003,(1):14-16
20 0 2年 10月 15日至 17日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美哲学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与会代表分别来自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加尔文大学、圣地亚哥大学 ,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在三天的发言和讨论中 ,学者们分别从中西文化的碰撞、神学与道德的交融以及世俗与宗教的互渗等不同角度 ,探讨了伦理、宗教与文化的种种问题。会议以万俊人教授的一篇关于中国大学与社科院的哲学研究为主题的英语报告拉开了序幕。报告以近代以来中国哲学发展的总体回顾为中心 ,实际上建构了一个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2.
张鑫 《哲学动态》2006,(2):63-70
全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工作会议暨“哲学与当代社会”理论研讨会于2005年9月13日在冰城哈尔滨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承办。全国各省社科院的哲学所长及有关学者近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主要研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解方面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李德顺做了题为“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追问和思考———从一个平常问题谈起”的报告,提出了几个在认识上应该注意的问题。与会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第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是一…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发起主办的“道教与中国艺术展”,于2000年11月1日至2001年5月13日先后在美国芝加哥、旧金山等城市巡回展出。专门就道教艺术为内容举办展览,公开向公众介绍道教文物的艺术价值,这在国外是第一次,即使在国内也从未有过。 美国芝加哥市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亚洲部主任斯蒂芬·李特(StevenLittle)先生是这次“道教与中国艺术展”的主要组织者和发起人。李特先生能讲十分流利的中国话,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对于道教以及道教在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也有较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月28日,中国道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华夏出版社共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华道藏》编纂出版座谈会,庆祝《中华道藏》编纂出版工作的完成。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著名专家、学者、道教界人士、党政部门的领导共150余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傅铁山,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等领导出席了座谈会,并同与会者一起合影留念。《道藏》是道教经典总集,汇集了历代道教的重要经籍和文献,也有关于中国古代医药、养生、天文、史地和诸…  相似文献   

15.
卿希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道教研究学者、道教史及地方道教研究的开拓者和引路人,不但重视中国道教的研究和发展,而且还更为关注地方道教及地方道教史的研究,对中国道教和地方道教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思想史》《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等著作,不但促进了中国道教的研究和道教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于地方道教的研究和地方道教文化挖掘、开发、应用及其经济文化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探求卿先生在中国道教史的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和践行指导,对于引领地方道教文化及其地方道教史研究,践行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学术品格,史论结合的文风文采,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教》2011,(5):36
9月17日至19日,山西九峰山道教文化研讨会在吕祖故里——山西芮城隆重举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山西省宗教事务局局长边根棠,山西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丽萍等相关领导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道教界人士及芮城县道教文化促进会会员等120余人参加开幕仪式。  相似文献   

17.
正马西沙,祖籍北京密云,1943年11月出生于陕西延安。1964—196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9—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1982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曾担任道教研究室主任、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11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受《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委托,笔者近日就马先生在构建新中国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三大体系"的成就与贡献做了一次访谈。  相似文献   

18.
由湖北武当山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武当山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0月5日至9日在湖北省武当山镇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教内外的研究道教与道家文化的专家学者近50人,还有来自意大利、日本、韩国的学者。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闵智亭道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李养正教授,武当山道协会长王光德道长参加了会议。郧阳地区和丹江口市政府、政协、统战、宗教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莅会祝贺并听取了学者们的发言。会上,教内外学者共宣读学术论文近40篇,涉及道教历史、经典、宗派、养生、艺术及武当道教等诸方面内容,其中有不少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在大步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开始更加积极地“认识你自己”,反思传统文化。1994年11月23-27日,在四川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的“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就是这一反思进程的成果之一。这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香港青松观道教学院联合发起,百余名学者、教友出席了会议。与会者以道家道教的历史地位及其现代意义为中心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而坦诚的讨论。讨论所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对道家基本概念的重新厘定,如刘笑敢的论文《老子哲学的中心价值及体系结…  相似文献   

20.
由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台湾中华大道文教基金会、武夷山道文化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1999年武夷山道文化研讨会于8月20日至25日在福建武夷山隆重召开。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日本、比利时等国的道教学者和道教界人士5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道教金丹派南宗思想文化研究。与会人员主要探讨了南宗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南宗内丹学的特点,深入辨析了南宗诸祖特别是白玉蟾的生平和思想,并对南宗与北宗、内丹学与现代西方分析心理学进行了比较研究。下面择要述之: 关于南宗的创立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