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法音》2020,(3):18-18
本刊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原负责人、顾问李家振居士于2020年1月18日在上海往生,享年84周岁。1月22日,李家振居士送别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法师、圣辉法师、宗性法师,秘书长刘威参加了追悼会。刘威宣读了中国佛教协会唁电,唁电中提到,李家振先生是著名的佛教文化人士。  相似文献   

2.
我同赵朴初先生生前没有什么交往,只是在报纸上见过他的照片,读过他的诗词。对他的印象来自李家振先生的一本书:《菩提一叶》。读了李家振的文章,赵朴初给人一个怎样的印象呢?我的印象他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平常人。李家振说:“平常人人可以做到,偏偏难以做到的。”赵朴初先生生活简朴,仕途、名誉、地位……等等,无所企求,只是做好他应该做的事。但这些事却极不平常,例如抗日战争期间,他在上海负责向抗日根据地送去一批有文化的优秀青年充实新四军的队伍。解放后四十余年来,为创建中国佛协、与国外进行佛教交流不遗余力,为宗教文化的正常传播立…  相似文献   

3.
文溪 《佛教文化》1993,(3):49-49
本刊摄影记者陈钢说,他近年多次在舞台上拍片,却从未见一位大提琴手能含着泪水投入演奏,而且不只大提琴手如此。这是他采访天津歌舞剧院管弦乐团试奏大型佛教文化礼赞交响乐章《东方智慧》之后讲的。交响乐由姚盛昌作曲,以西方音乐手段表现东方佛教智慧,领大陆乐坛之先,首创首排,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佛学界音乐界周绍良、吴立民、乔建中、李家振。  相似文献   

4.
步入灵堂 ,默立在赵朴老遗像前 ,面对这位中国佛教界的世纪伟人 ,我们怀着无限的哀思融入挽联之林 ,汇入鲜花之海。每一幅挽联、每一束鲜花都寄托着人民大众对朴老的崇敬之心、哀悼之情。此时此刻 ,我们巴利语学习班的学员们怎能不缅怀赵朴老对我们的期望、关怀和鞭策。三年前 ,为完成巴利文三藏的汉译大业 ,在赵朴老的关怀下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开办了巴利语学习班。在幽静的万寿寺开设了教室 ,聘任了斯里兰卡的学僧为教师。记得开学的第一课 ,李家振先生转达了朴老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和鼓励。那厚重的言语至今仍在耳边回响 ,朴老的厚望始终…  相似文献   

5.
主啊,我想对你说:以前我曾经为生活感到过迷茫,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以前我是那样的爱我自己,生活却让我遍体鳞伤。我忧伤彷徨,就像旷野中迷失的羔羊。是你让我认识了你,是你让我在前进的道路上有了力量,是你让我的生命充满了光芒。主!我在此非常地感谢你,感谢你甘心为我被钉十字架上,感谢你流尽宝血洗净了我的罪恶。感谢你从死中复活,给我带来了平安、祝福、生命和盼望。  相似文献   

6.
读书时父亲是我的偶像,我认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成年后父亲依然是我的偶像,在我眼里他学富五车、博古通今。自从结婚后我就没和父亲住在一起了,我住在城南,父亲住在城北。不在父亲身边的日子,无论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我第  相似文献   

7.
郁凯文  赵静 《大众心理学》2020,(5):F0003-F0003
拥有一个爱我、理解我、和我关系十分好的父亲是我最大的幸福。成长的路上,一直不是我一个人,妈妈爸爸总是会指导我,在我身后默默帮助我,一直做我的后盾。  相似文献   

8.
傅真 《天风》2002,(5):38-39
雅各和以色列家的人都要听:你们出生以来,我就照顾呵护你们;直到年老发白,我还是这样地怀抱着你!我造了你,必定照顾你;我扶助你,也必定拯救你(赛46:3-4)。“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23:1-6)。教会是神的家,也是我最亲爱的家。我从小生在教会(河南信阳鸡公山),长在教会,我读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是教会办的学校,我是在教会的  相似文献   

9.
器皿自白     
印金标 《天风》1996,(9):33-33
我是主人所造的器皿。他为何造我?如何造我?这些问题对我来说几乎是一个谜。也许主人以为我暂时不必知道好。我确实也不能知道,或许主人仅要我知道:我是器皿,为主人所造。 于是,我就成为具备了特质、形体和功用的器皿,被摆放在主人方便想到、看到和拿到的地方。主人理所当然地拥有、使用我。他人若未经主人许可,擅自占用,轻则他会因为心虚,用“我”不当,坏其好事;重则恐怕他会落个“窃贼”  相似文献   

10.
高建峰 《天风》2015,(2):22-23
<正>21岁之前,我的人生是绚丽多姿的,上帝仿佛特别眷顾我这个宠儿,使我诸般顺利。我虽然来自苏北农村,但是在家,我是迟来的长孙,又因听话顺服,受尽了来自爷爷奶奶、父母以及姐姐的宠爱,他们视我为家庭的珍宝。在学校,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如愿进入省城的一所名牌大学,并担任班长、学生会的宣传部长。那时我一直是老师、同学眼中的明星,人生的顺风顺水使那时的我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思维与智慧》是我的心灵伴侣,她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的好老师、好伙伴、好朋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她始终让我牵挂,让我心动,让我爱不释手,让我品读人生,感悟人生,历练人生,洞明世事,我像大海中航行的一叶小舟,由于有了她  相似文献   

12.
高天恩 《天风》2005,(1):48-48
我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孤僻的人。又是一个不孝之子,因为我经常顶撞父母,特别是我的父亲。在家里,我的母亲身体不太好,很虚弱。但是我从不体贴她,当她有时说我的时候,常和她顶撞--  相似文献   

13.
无穷的恩典     
张惠恩 《天风》2009,(8):50-51
我是基督徒家庭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温良柔顺,可是,我却是因无知而非常叛逆。我的祖父是我们那一带的传道人,我父亲也是,因此,在少年时就知道耶稣爱人、救人之事,只是不知道他是如何爱人、救人。  相似文献   

14.
李世峥 《天风》2015,(2):44-45
<正>在那次以"我是好牧人"为主题的讲道中,耶稣如此说:"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约10:10-15)在这段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15.
姚丽娜 《天风》2002,(5):33-33
我不清楚“三自”是怎么一回事。1990年6月,我离开祖国去了澳大利亚。在澳洲,五花八门的所谓基督教多极了,我哪个会都参加,因为我聚会的目的是敬拜神,不是参加人的组织或教派,哪里有圣灵的工作,哪里就能留住我,人是留不住我的,感谢赞美主!让我经历了宗教教派,澳洲不但有长老会、圣公会、耶和华见证会、第七日教会(THE SEVENTH DAY CHURCH),上帝会、复兴会、浸礼会、基督徒聚会所、耶稣会……还有救世军。  相似文献   

16.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明星,闪烁着在天地间。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哪儿才是我的住处?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透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胸怀慈悲心,我拥抱基督情,让真、善、美、圣常驻人间。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使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主,花开花落,悲欢离合,我一样会珍惜。”当这首歌曲再一次唱起时,已经是在发愿后十年的“祈祷与感恩”的聚会中了。  相似文献   

17.
(一) 伊斯兰是我生命的一切。安拉是我的主宰,穆罕默德是我的先知,伊斯兰是我的宗教,穆斯林是我的兄弟,《古兰经》是我的经典,也是我前进的航标,克尔白是我礼拜的朝向,也是我梦想中的圣地。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未来,你是谁?"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有两个子命题:第一个是"未来,你想要自己是谁?"第二个子命题是"未来,你可以是谁?"我l7岁时,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选择了土木科系。就读土木科系以后,我碰到了我的音乐老师,她提供了一个"未来,我可以是谁?"的第二个选项,我接受了她的训练。两年之后,我发现,我开始有一个"未来,我想是谁?"的想法萌芽了。那个时候,学校有一位风云人物叫李骥。有一天,在李骥的乐团练习时,我刚好从外头经过,发现这个乐团鼓手好、贝斯好、吉他好,但是如果能够加进一个  相似文献   

19.
M.邦格自传     
我在1919年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我母亲曾经是护士长,我的父亲是个医生、社会学家、多产的作家和社会党国会议员。我在郊外长大,生活在植物、动物和书的怀抱中。我母亲,一个严格遵守纪律的人,试图教会我遵守纪律,她还教我德语。我父亲则教我诗歌、法语、进化论生物学和政治。从很小的年纪,我就听到关于社会主义的美好和凡尔  相似文献   

20.
我压根儿没想到自己会去埃塞俄比亚,当然我知道埃塞俄比亚在非洲,它的首都叫亚地斯亚贝巴(AddisAbaba),这是中学地理课告诉我的,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去。那之前,我对非洲所有的概念是"穷、热、沙漠和艾滋病",至于埃塞俄比亚,除了它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