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考察双文化认同整合、文化适应压力在文化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文化智力量表、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文化适应压力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799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双文化认同整合是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2)文化适应压力是双文化认同整合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因此,双文化认同整合和文化适应压力在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表明双文化认同整合和文化适应压力是影响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因,研究结论对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5.
以555名小学四到六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父母控制与儿童心理适应的关系,以及儿童自我控制在两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六年级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高于四年级,且情绪症状显著多于四、五年级;男生多动−注意缺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2)父母行为控制对儿童积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儿童消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而父母心理控制对儿童积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儿童消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儿童自我控制在父母控制(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与儿童多动−注意缺陷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在父母控制与儿童情绪症状关系间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38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对话量表、自我意识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说明自我意识在自我对话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中所起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自我对话的自我激励维度得分最低,其次是社会评价维度,自我批判和自我管理维度得分最高;自我意识在自我对话和情绪智力的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意识包含两个维度即私我意识与公我意识,私我意识在自我对话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公我意识在自我对话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私我意识的中介效应大于公我意识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运用心理资本量表、志愿者角色认同重要性问卷和利他行为量表,对231名志愿者进行调查,考察心理资本和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志愿者角色认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志愿者的心理资本显著正向预测志愿者角色认同和利他行为,志愿者角色认同显著正向预测利他行为;(2)志愿者角色认同在心理资本和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心理资本既能直接影响利他行为,也通过志愿者角色认同间接影响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测量法对某省立孤儿学校520名在校孤儿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师生依恋、同伴依恋与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并行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师生依恋、同伴依恋均可以正向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但师生依恋预测作用更大,因而更重要;(2)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是依恋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并行中介变量,自我污名负向中介作用大于心理韧性正向中介作用;(3)师生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完全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同伴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部分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福利性集中供养制孤儿学校开展孤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跨文化适应取向量表、职业探索行为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对141名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中国籍留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海外留学经历对其生涯发展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1)无论采取国民取向还是族裔取向的跨文化适应策略,留学经历均显著正向影响中国留学生的职业探索行为和生涯适应力。(2)职业探索行为对其生涯适应力有很强的预测作用,并中介了跨文化适应行为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其中对国民倾向适应策略起到了全部中介作用;对族裔倾向适应策略则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广东省三所民办中学的1345名流动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查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对其认同整合的影响,以及希望和父母文化持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正向预测了认同整合。(2)希望在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与其认同整合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功能既对认同整合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希望对认同整合产生间接影响;(3)流动青少年的父母文化持守调节了家庭功能与认同整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