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管理是一门艺术。面对企业的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中基本理论问题的人性假设理论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对企业进行人文化管理,其理论和实践,都必然地要建立对此理论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对于人性的正确、深刻认识和理解之于管理效果好坏、管理成败的意义就十分重要。人性是以人为本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人性假设作为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已经成为各种管理研究的出发点。人性假设理论一般将人分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四种。  相似文献   

2.
人性结构与管理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良谋  胡国栋 《哲学研究》2012,(11):120-124
<正>任何管理实践的推进与管理思想的演化都离不开对人及其本质的认识。那么,管理与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澄清这一问题必须考察管理中的人性是如何展现的,进而探讨为确保了人在管理实践中的主体性及目的性,人性对管理实践应当有哪些内在规定。一、管理中的人性考察:反思与批判现代意义的管理学诞生仅有百年,但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同时出现。人类在探寻良好的治理之道的过程中,对人性提出了种种假设,并在以人性假设为前提的各种管理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1.管理理论关于人的假设的历史逻辑性管理是以人为对象的,各种管理理论实际上都以对人的不同理解或假设为前提。迄今为止的管理理论已相继对人作出了四种典型意义的假设,这就是所谓“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的假设。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明在"经济人"思想的引导下产生了工业革命,进而实现了现代化.但是,"经济人"思想的自利性,忽视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使西方社会在实现物质文明的同时,产生了种种危机.而这些危机的解决有赖于一种新的伦理思想,以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和人类存在的关系.佛教缘起观是一种从社会、个人和环境相互共生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发展的伦理思想,它对克服现代社会发展的各种片面性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时代语境出发,对制约医患关系的“经济人”假设加以反思。指出“经济人”假设对人“自利”性的强调以悬置伦理道德属性为代价,决定了该假设不适宜作为具有“利他”性质的医患关系的指导价值观。当前医患矛盾的根源在于“经济人”假设不恰当地泛化应用。最后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时代语境出发,对制约医患关系的"经济人"假设加以反思.指出"经济人"假设对人"自利"性的强调以悬置伦理道德属性为代价,决定了该假设不适宜作为具有"利他"性质的医患关系的指导价值观.当前医患矛盾的根源在于"经济人"假设不恰当地泛化应用.最后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7.
"理性生态人":人性假设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全球环境危机引发的人们关注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人类生态化发展方向的"理性生态人"行为模式的塑造.与之相匹配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需要"理性生态人"假设理论的支撑.为了尽快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尽快地使我们科学管理的人性假设理论臻于完善,为我国的现代化服务,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人性的自然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管理心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晓 《心理学报》1997,30(4):422-427
本文首次对我国先秦时期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予以概论,涉及的方面有人性假设、管理策略、管理者的人格等。同时兼与西方现代有关管理心理思想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张天学  冀朋元 《学海》2007,(3):162-166
学人是“经济人”的特殊形式,“经济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在败德边际收益大于、等于败德边际成本的情况下,学人都会产生败德行为。要避免学人败德行为的产生,就必须建构以“经济人”假设为逻辑起点,以成本收益制约为核心,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冀朋元  王成礼 《学海》2006,(6):117-120
行政人是“经济人”的特殊形式,其“经济人”的本质属性及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失衡是行政人道德风险产生的内在动因。要避免行政人道德风险的产生,就必须建构以“经济人”假设为逻辑起点,以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均衡相等、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1.
毛墉 《管子学刊》2013,(1):61-66
在文化强国战略视阈下,儒家思想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层面的理解与路径,对经济理论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儒家思想在改善人性思想方面,有其独特的智慧,具有造福社会之功效。这与奠基于不可改善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经济学所表现出的消极、懒惰与无序的市场实践形成了鲜明对比。经济持续发展目的是使生活越来越幸福,而持续发展和生活幸福,不能仅建立在经济财富上,而应更多地立足于精神领域,发展中道经济,减少欲望,增加现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伦理相对主义是西方“现代化”历史变迁进程中出现的一种伦理思想,它主张伦理学不可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大家一致认可的、普遍有效的道德标准.汉斯·昆先生则认为,以人性为基础的宗教可以克服伦理相对主义,并为“普遍的、绝对的社会规范”提供可靠的解释,因为宗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存在.汉斯·昆的宗教伦理思想的根本缺陷在于其人性基础,因为他的人性观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观,是概念抽象.只有回到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基地上,伦理相对主义的克服才是真正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荀子立足于现实的利益关系,挖掘"性"、"伪"关系矛盾展开其伦理思想。于是人性与礼义道德之间构成一对矛盾体:道德总是基于人性并不断验证人性恶的存在;人性总是背离道德又不断服从道德,实现对恶的超越。接着他提出"众人之伪"的道德层次论,实现"性"与"伪"的统一:"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而天下治";并在其中显现"恶"的自我否定性,凸显了其辩证思维和理性批判精神。可以说,这一思想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是弥足珍贵的。在两千多年之前,没有一种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致思倾向、概括能力,是无法提出如此深刻的人性思想的。  相似文献   

14.
人性观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和哲学假设,人性观是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任何一种咨询理念都是有其人性观假设的。当咨询师与来访初次接触时,他们的理论思想决定着他们寻找什么和看到什么。这基本上决定了咨询的中心和过程,并影响着咨询和治疗的策略和步骤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执政伦理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的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的伦理向度问题,在整个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具体来说,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的价值内核;规范权力运行,是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的制度外化;立政德,是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的主体德性要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的目标彰显。  相似文献   

16.
荀子是先秦著名的儒学大师,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荀子思想的研究比较冷落,对其伦理思想的研究尤为薄弱。本文拟对荀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色谈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论以人为中心视界的人本管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卫东 《学海》2003,(4):19-21
人本管理是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总称。综观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古典管理理论只着重强调管理科学性、合理性 ,而未给管理中的“人”的因素与作用以足够的重视。在管理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 ,“人”始终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任何一种管理理论 ,都是依据对人的一定看法而提出来的 ,各种管理论的区别 ,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理解的不同。在管理丛林盘根交错的各条枝蔓中 ,凸现的人性假设 ,表现了人始终是管理的主要对象 ,以及对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这种认识每前进一步 ,人在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提高一步。但是 ,所有人本管理思想之前的…  相似文献   

18.
程颢、程颐针对统治者不讲儒家伦理和宗教盛行、儒学发展停滞带来的社会危机,在创立理学的过程中提出了的涵养以明天理,"性其情",以道德理性来节制情感、情欲,把修养贯彻到动静两端的人性修养思想和灭私欲以明天理,重义轻利,"至公无私"之理学价值观,在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思想的时代意义和流弊均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9.
人性与道德     
中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关于人性争论的关键,在于没有弄清人性的内涵及其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从人性到道德的逻辑过渡上出现了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人性论的批判分析,将人性划分为"实然"与"应然"两个层次,并指出:人性的两个层次都是道德的基础,二者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为道德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尚书》中的伦理思想肇始于夏商周三代生产力的发展、王朝更替的推动和天命观的形成。《尚书》中的伦理思想包括:民本思想、德的思想、孝友思想、个人修养思想以及宗教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为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不仅为先秦伦理思想的形成起了引领作用,而且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伦理文化的脉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