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土元根     
一位朋友早年迷上了根雕艺术。众所周知,那些长得奇形怪状与众不同的根是根雕创作的最好原材,他同样也想得到这样的根。  相似文献   

2.
吕洋明 《美与时代》2014,(12):102-102
根雕是当代艺苑中惹人喜爱的一种造型艺术,它蕴藏着人类美好的艺术情怀。根雕之美首先在自然之美,因为它处处都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活力,这是一种自然天成的美,它积日月之精气,夺天地之造化。但话又说回来,自然的根材成不了艺术品,只有通过根雕艺术家的形象思维,才有表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南阳民间雕刻艺术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孕育了地方民间雕刻艺术的发展.南阳民间雕刻艺术种类繁多,其中有石刻、玉雕、角雕、根雕、木雕等,它们是南阳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人们世代相传和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地域、民俗文化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曾有一个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竹根雕作品疯传一时。视频中用竹根雕刻的孙悟空栩栩如生,就连每一根毛发都根根分明。这个竹根雕作品的创作者是24岁的小伙黄飞琰。黄飞琰是福建省莆田市仙游人,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传统民间雕刻艺术的代表。在黄飞琰的家乡,有很多终身从  相似文献   

5.
我去参观一个在本地颇有名气的工艺师的根雕展览,在琳琅满目、惟妙惟肖的各式各样的根雕展台前,我流连忘反、惊叹不已,并决定去拜见这位技艺精湛的工艺师。  相似文献   

6.
《周易》曰:"日新之谓盛德"。王世德教授,数十年来专注于美学研究,并乐此不疲,学以致用,让美学在田野生根、开花、结果。从理论基础到戏剧、小说、诗歌、电影、旅游、休闲、美食、楹联、奇石根雕,及至体育、养生等诸多艺术门类均做了详实的探讨和考究,其涉猎艺术门类之广泛,令人叹为观止。他认为美学就是审美学,强调研究美学要用心考察人类审美活动的具体情形、特征与规律,而不是在思辨王国里从抽象到抽象地概括美的本质。他为美学正名,"面向现实,注重实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起了实用美学体系,使美学走出了思辨美学和"为理论而理论"的死胡同,大大拓宽了美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这是王世德教授在美学领域作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2011年,成都的早秋,暑气还未散尽。一间四处摆满根雕的茶馆中,坐满了茶客,每人面前都放着一杯清茶。茶香缕缕,然而大家并不喝,不约而同地将视线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而若有所思,时而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8.
在云伯家见过一件根雕艺术作品,过目难忘。 那是一只雄鹰:昂首挺立,双目如炬仰望蓝天,展翅欲飞,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捧在手上,细细把玩,我几乎有些恍惚,生怕它随时会脱手而出,直冲云霄。“太美了!”我不禁拍案叫绝,失声叫好,为这只桀骜不驯的雄鹰,也为云伯巧夺天工的手艺。  相似文献   

9.
苗海波 《美与时代》2014,(2):117-117
根雕作品的自然美是根本身所固有的天然形状给人以美的感受。自然的树根本身具有外在形式美的因素,而美并非是自然界物的属性,自然只提供景物,并没有情思,而美总是情景交融的形象。自然界中各类树木的根也是美的一种载体。但仅有自然根材并不能构成自然美,必须依赖人的参与才有其自然美的创造;根的自然美与艺术美虽然有存在领域的差异,但其基本性质、基本形态则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剪纸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符号,更是现代艺术可以借鉴传承的不竭源泉。公共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更需要学会怎样挖掘剪纸艺术的深刻内涵,并以此发展公共艺术的新形式、新语言,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传承和发扬,并应用到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当中。文章就现实的一些案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中剪纸艺术形式与城市公共艺术的创新与融合。从现代我国公共艺术发展概况出发,综合剪纸艺术特点和剪纸艺术结合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案例,总结了我国剪纸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上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陶瓷绘画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鉴赏价值的艺术形式,其自身有着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表达语言,和众多的艺术创作一样,陶瓷绘画以陶瓷为基本的艺术载体,表达作者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情感。相对于陶瓷装饰而言,陶瓷绘画是陶瓷装饰的高级发展阶段,具有更高的艺术表现效果和艺术审美价值,所采用的创作手法和艺术方式也更加的复杂。  相似文献   

12.
张皓 《美与时代》2013,(2):91-94
艺术展示的空间模式伴随不同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对其转变的历史进行梳理和论述,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艺术和展示空间模式的复杂关系,认识艺术展示空间模式对创作和欣赏艺术的重要影响以及其在艺术传播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理场所中进行,而举办艺术展览或发生艺术事故的处所就是"展场"。狭义的"展场",包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国际登山节,于2002年9月中旬在五岳独尊的泰山举行,今年的登山节期间,组委会以深厚的泰山文化为背景举办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泰山书画展、泰山盆景展、泰山根雕艺术展等,其中泰山奇石展更是引人入胜。大自然巧夺天工各种类似人物动物植物的天然造型在奇石上形神兼备。有的如书法苍劲有力,有的如国画画面形象逼真,几乎每一件展品有一个故事,每一件展品都包括一个内涵,真是无奇不有,给人以精神后迪和美的享受。 在泰山文化厂场西楼展厅北墙外,从东数第二个展点的展架上,有三排奇石,其中中间一排的中间一块,长均25公分,  相似文献   

14.
艺术媒介的应用性和拓展性与艺术发展的时代性互为逻辑,紧密相连。艺术通过观念得以表现,以物化的形式传达观念,其实践的根本就是使用物质媒介作为载体去呈现艺术价值,媒介对于艺术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当代新艺术媒介的出现以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衍生发展为当代中国画艺术形态的转变、艺术语言的突破以及艺术观念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和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了中国画在当代物质媒介形态下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梅 《美与时代》2004,(12):87-89
高校艺术教育是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艺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关系到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应新世纪变革人才的关键所在。必须依据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创新原则,加快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改革和力度,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建立有本专业特点的艺术教育完善体系。  相似文献   

16.
究竟有没有艺术这种东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德国艺术家席勒曾感慨系之地说道 :“人哪 ,只有你才有艺术 !”人类创造了艺术 ,艺术伴随着人类。艺术使得人类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而饶有趣味。人类真可以因有艺术而感到自豪和幸福。因此 ,忽然听到有人说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 ,人们在大为惊讶之余 ,自然要追问 :到底有没有艺术这种东西 ?说没有艺术这种东西的人乃是著名的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贡布里希在他的著作和谈话中一再表白这个观点。其名著《艺术的故事》以一篇题名为“论艺术和艺术家”的导论开头 ,导论的第一句话也是全书的第一句话就是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 ,只有艺术…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传统陶瓷艺术是现代陶瓷艺术的根基,它们相辅相成,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和极深的历史渊源、历史过程,其特征也差异明显。现代陶瓷艺术汲取传统陶瓷艺术的精华,并与之有机结合,它们的实质和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艺术对于不同文明生存条件下的人类需要的适应和满足。从材料、成形、装饰手法上来讲,现代陶瓷艺术是传统陶瓷艺术的延续;从观念上来讲,现代陶瓷艺术是传统陶瓷艺术的创新与突破,它丰富了传统陶瓷艺术的表现语言,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和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8.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分类是艺术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目的是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各种艺术的规律。美学史表明,可以根据各种标准对艺术进行分类。如果根据艺术接受者知觉艺术的方式对艺术进行分类,那么,艺术可以分为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视觉艺术有绘画,雕塑,建筑,听觉艺术有音乐和诗(文学)。诗和音乐都是有赖于听觉的艺术,但是相比之下,听觉价值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是非常局限的。朗读诗篇或默读文章虽然也使用听觉,但同音乐所使用的听觉相比是不完备的。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音响唤起词语的意义,因此诗的听觉价值只是第  相似文献   

19.
从时间维度上考察,后现代主义艺术是继现代主义艺术之后的一种风格和思潮,二者之间的差异更多地表现为理论立场和创作态度的不同。在后现代境遇中,无论是艺术本身还是对艺术的理解都体现出一种不同于传统和现代意义上的反美学特征。波普艺术、大地艺术和身体艺术等都凸显了这一特征。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工业、大众传媒和商业文化的合谋,驱逐了浪漫主义以来的天才美学范畴和高级现代主义的个体创造性的宏伟概念,艺术不再是传统的美学和艺术哲学意义上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已经成为了一种产品,不再坚持艺术作品的自律性边界和艺术与审美的深度诠释,也不再具有深刻的作者意图的表现与对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再现与探索,艺术也不再是一种对意义和真理的追求,在一片嘲弄、质疑、颠覆和解构声中终结着传统的和现代的所有美学体制。  相似文献   

20.
艺术自律与介入的关系,亦即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阿多诺"否定美学"的核心。阿多诺认为任何艺术都具有二重性,即自律性和社会性;自律艺术也具有二重性,即兼具真理性和意识形态性。然而,艺术要真正发挥社会批判作用,就必须是自律的,即艺术自律是艺术介入社会的前提。阿多诺提倡艺术自律,批判艺术介入。他认为具有整一性的审美形式是艺术介入社会的最佳中介。阿多诺这种艺术社会学思想的形成与他的"实践"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