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7,(3)
<正>浙江普陀山寺院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老一辈僧人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尤其是在妙善老和尚提出的"人事统一调配,经济统一核算,修建统一筹划"的"三统一"管理模式的有效运作下,经过三十余年的恢复、建设和发展,普陀山观音道场,海众安和,殿宇巍峨,佛国庄严。无论何时,佛教的弘扬和发展所可依赖的,既要建寺安僧,更要灯灯相续;既要研经释教,更要佛事精严,古今皆同。若说  相似文献   

2.
普正 《法音》2002,(3):30-34
韩国曹溪宗有两千多所寺院,寺院的名称或依佛菩萨名,或依经名,或依地名,风格各异。有崇奉华严教义的华严宗刹,也有信奉阿弥陀佛或弥勒菩萨的净土寺院,以及以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建立的观音道场。寺院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寺院的性格特征。在曹溪宗寺院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宝宗刹,由佛宝宗刹通度寺、法宝宗刹海印寺、僧宝宗刹松广寺构成,以此反映佛教的主体是佛法僧三宝。其中通度寺以奉安佛陀的真身舍利和袈裟著称;海印寺因藏有闻名世界的八万大藏经而得名;松广寺因曾出过以普照国师为首的十六位国师闻名。本文首先介绍佛宝宗…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位于四川绵竹城西土门镇的三溪寺,从1986年起,在万法法师主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修复四座殿堂,塑造佛像30余尊.其中,新塑千手观音像,高大庄严,慈眉善目.新设计建成的山门,飞檐斗拱,古色古香.现在,寺院面貌焕然  相似文献   

4.
法藏寺的寺史简介上海佛教协会于今年7月3日在会长真禅法师主持下宣告成立法藏寺修复委员会,制定收回法藏寺全部房屋及逐步修复的计划,这一上海天台宗著名道场的重光,为期不远了。法藏寺座落在上海卢湾区吉安路,是近  相似文献   

5.
《法音》1993,(12)
前言寺院是僧人修学、住持、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僧人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徒的纽带。寺院须保持清净庄严,树立纯正的道风学风,正常开展法务活动,运用其多方面职能,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以利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焦山定慧寺,古称普济禅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古道场,是江南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这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对江苏省镇江市焦山定慧寺的描述。焦山定慧寺,古称普济禅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古道场,是江南地区  相似文献   

7.
华严风光     
奈良大佛日本奈良的东大寺是南都七大寺之一 ,它是日本华严宗的总本山。奈良时期是总国分寺。这座寺院是受圣武天皇的敕愿 ,作为镇护国家的道场创建的。东大寺的大佛也称奈良大佛 ,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这尊大佛在大佛殿创建后两度被烧毁。特别是1 1 80年源平之乱中 ,大佛殿全毁 ,大佛头部被烧落 ,身体部分半溶化。东大寺老僧重源费尽千辛万苦 ,将寺院修复。三百八十七年后的 1 576年 ,在足利末期的战乱中 ,大佛殿又被焚烧 ,大佛遭到毁灭性的损坏。大佛长期裸露在庭院里。江户时期 (1 60 3— 1 867)的公庆法师与大佛朝夕相处 ,立志修复大佛…  相似文献   

8.
日前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的佛学硕士宗性法师,经文殊院全体僧众推举,宗教事务部门批准,中国佛教协会同意,在成都文殊院出任该寺第十八代方丈。宗性大和尚是目前四川各大寺院中最年轻的方丈。宗性大和尚住持之职上承文殊院第十七代方丈为宽霖老和尚。宽老已予1999年夏圆寂。文殊道场今日欣得法主。 文殊院始建于南朝,迄今有1300余年历史,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是川西重要的文殊道场和著名佛教寺院。其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火。清时因寺中夜见红光,红光中有文殊菩萨显像,故康熙三十六年(1697)重建庙宇后,寺称文殊院。康熙曾为该寺题“空林”二字,又赐御印一方,御笔墨迹至今犹存。文殊院坐北朝南,占地90余亩。院内多藏珍宝,中以玄奘顶骨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9.
明清以来,武汉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佛教兴盛,寺院众多。其中归元禅寺、宝通禅寺、莲溪寺、正觉寺规模最大,僧众较多,曾称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至今,除武昌幕府山下的正觉寺未能恢复外,其余三寺均保存完好。近年来,这三处寺院均有计划地进行了重修,已再现昔日庄严。汉阳归元禅寺,在翠微街西端,清顺治初由白光禅师就明代王章甫葵园旧址创建。因迭经战乱,屡兴屡废。现存建筑,系清同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8,(5)
本刊讯四川内江市圣水寺于去年11月落实管理体制,交僧人管理使用。圣水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后来历代均有增建,殿宇庄严,气势雄伟。前临沱江,后涌灵泉,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清净道场,被誉为“中川第一禅林”。建国后,被其他单位占用。三中全会后,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确保寺庙佛教  相似文献   

11.
一、寺庙的形成和绝耷音乐源流雄色寺位于拉萨市曲水县拉萨河对岸山谷里的索其山半山腰上,是西藏藏传佛教著名的尼众道场,有180位左右的尼众在此长年闭关修行,故此在藏传佛教尼众道场中颇有影响,受到广大女性信众的崇敬和欢迎。该寺由帕木竹巴的弟子格尔贡崔成僧格修建于1181年[1],当初为竹巴噶举派的一个支系,但是比较注重希解派的修习。格尔贡崔成僧格1205年圆寂后,该寺逐渐成为修习宁玛派教法的尼众寺院。  相似文献   

12.
春到高旻寺     
位于江苏省邗江县三汊河境内的高旻寺,是我国佛教禅宗丛林之一,也是“文革”中被破坏得较为严重的古刹之一。如今,我们可喜地看到,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犹如阵阵和煦的春风,次第吹进山门,吹进僧众的心坎里,使这座沉寂了十多年、濒临废圮的寺院又萌发出新的生机。下面介绍的是高旻寺恢复过程中的几个片断。一九八三年,国务院有关文件把高曼寺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之一。这个消息象长了翅膀,很快便传开了。僧众期待已久的高旻寺恢复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3.
演悟 《法音》2006,(9):38-42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其身,动静举止,皆应如法。“威仪乃无言之教,堪发有情之信”。佛弟子行住坐卧具足威仪,不仅能调伏烦恼,身心寂静,人格风范也可以感化众生。因此,规矩礼仪是佛教自利利他的方便之门,是学佛的基础。但许多刚入佛门的居士乃至个别学佛多年的居士,对此并不是很清楚,进入寺院不知所措,言行举止常不如法,甚至玷污清净道场的庄严神圣。更严重的是对入寺的规矩礼仪凭空猜测,以致于以讹传讹。鉴于此,本文将入寺应该注意的规矩礼仪作简单介绍,以备在家信众入寺处众参考。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进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学院的第一所分院在著名的净土道场苏州灵岩山寺筹备就绪,并于1980年12月10日举行了开学典礼。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巨赞法师专程前往祝贺,当地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也到会讲了话。  相似文献   

15.
普正 《法音》2001,(8):45-49
韩国是一个佛教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的国家,在韩国的文物和宝物中,据说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佛教文物,而大部分宝物都保存在寺院里,寺院的建筑更是韩国建筑艺术的精髓。虽然因宗派的不同,各寺院的建筑各具特色,但它们主体上都保持了佛教传统的建筑风格。  如上文所述,韩国天台宗重兴仅有几十年的时间,此前500多年,韩国没有一所天台宗的寺院。但在重兴至今四十余年的时间里,天台宗在韩国建起了两百多所寺院。在韩国佛教圣地中,天台宗寺院以宏大庄严著称。赵朴老1993年访问韩国参观釜山三光寺时,惊叹地说:“看了三光寺,才让人领略…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2,(12)
云南大理市下关弥陀寺,由于历史原因毁坏。弥陀寺的善友们为重建弥陀道场,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克服了集资、征地、施工等重重困难,没要政府一分钱。建成了大殿、寮房和斋堂,金碧辉煌的弥陀寺终于在斜阳峰麓再现昔日庄严,为秀丽的苍山洱海添上一颗明珠。凡内地来的旅客只要一进入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为了保护环境,杜绝火灾隐患,展现佛门新风,“海天佛国”普陀山自2000年元旦起,规定除正常法会、佛事所需外,一律禁止在寺院燃烧蜡烛。通知下达以来,各寺庵已拆除烛亭,积极倡导文明进香、鲜花供佛,恢复了寺院的清净庄严,赢得香客的交口赞誉。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根据《普陀山佛教十年发展纲要》的规划,普陀山佛协自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起,实行60周岁以上老人(含港、澳、台同胞)凭《居民身份证》和《回乡证》等有效证件,免收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紫竹林、大乘庵、南海观音、…  相似文献   

18.
汉地佛教寺院在汉代时主要按汉代的官署布局建造,不少官吏、贵族、富人舍宅为寺,由此沿袭下来,佛寺的格局总体上与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相似。院落重重,层层递进,回廊相绕,引人入胜。唐代以前,汉地佛寺主要有石窟寺、塔庙两种形式。北魏至唐代,相继开凿了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供奉石刻佛像,绘制精美壁画,并在石窟周围建立寺院。“天下名山僧占多”,随着佛教的传播,僧人在封建王朝的扶持下,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建立了众多佛寺。塔庙,也称浮图寺,它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岩山寺古名灵岩寺,在繁峙县天岩村西隅。概况五台山跨越五台、繁峙、代县阜平四县。繁峙境内的岩山寺、吉祥寺、公主寺、宝藏寺、秘摩岩等,均属五台山佛刹之列。由台山北行必经此地。古时大同、浑源、京津、张家口及至朔漠地带佛徒居士朝山进香者,多要至岩山寺歇宿而后登台。也正由于如此,明代以前这里香火隆盛,寺院颇兴。入清以后,随着宗教的衰微,香客渐少,布施贫乏,寺院逐渐败落。处于台山脚下荒僻山村的岩山寺,几乎被人们所遗忘,殿宇拆卸,变卖财产,典当一空;  相似文献   

20.
罗睺寺管家素那达尔吉南阳罗寺,因佛太子罗罗在五台山显圣,于该寺址处留下足迹而得名。寺建在菩萨顶下,殿堂巍峨,庭院清幽。这个寺院原为青庙,清康熙年间,五台山大兴黄教,将五台山十大寺庙改为黄庙,罗寺就是其中之一。罗寺改为黄庙后,常住蒙藏喇嘛。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