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承担了北京市教委“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大学生思维训练”。高教所承担了北京理工大学房山分校大学生的思维咨询训练。从1998年5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共进行了4讲,每讲2学时,每次约300多学生参加。我们的专题讲座着重介绍了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全实验组几次研讨会基础上,七系小组三位老师从总体构思、具体备课、组织安排等做了极艰苦的工作,终于在七系拉开了帷幕——首次“大学生思维训练课”在73951班(29人)开始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实验班—控制班,前—后—延缓测验”的方法,运用“弗斯坦工具强化”(FIE)对小学四年级一个教学班的35名学生进行了短期的智力训练,结果表明FIE 是训练学生智力的一个有效工具:训练后即时测验的效应值为1.32σ,延缓测验效应值为0.T6σ。本文还分析了FIE 训练对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效应;对智力的发散思维成分和聚合思维成分的效应;以及性别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4.
《讲座式思维训练》主要围绕“大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培养”这一主题,着重介绍了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基本技法,目的是使大学生掌握思维的规律,学会理智、全面的思考问题,提高自身学习的效率。先后四次训练已经结束了,为了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5.
由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总课题组,中国思维科学学会学术活动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共同发起召开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开题暨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9月26日至29日在辽宁兴城举行.  相似文献   

6.
非此即彼、各执一端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直观性、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便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要害。要克服这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就必须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提供以下几则材料,旨在训练“在对立面的统一中”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思维训练,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为提高思维能力、改善思维品质所进行的教学和训练活动(见田运:思维辞典405页)。思维训练是思维科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云年七月十二日,我所在部队的二连搞轻武器第五练习训练。这是一次山地应用实弹射击,共有五个不同距离的目标,训练难度较大。开训前,连长进行了简短的动员。他说:“这次训练要求严,难度大,只有刻苦训练,才能取得好成绩……”收操前连队要考核。”按照连长的布置,以班为单位开始了训练。在收操前四十分钟的时候,连长命令全连集合,决定每个班抽一人进行抽考。结果被考的九名战士中有五人优秀、三人良好,唯有三班战士王刚不及格。于是,  相似文献   

9.
思维体操     
莎士比亚说:“适当的疑惑被称为智者的火炬,同时是搜查恶流底蕴的明灯。”以“适当的疑惑”作导引,开动脑筋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做一种启智思维体操。多做这样的思维体操,能把我们的思维训练得更加灵活敏捷,我们不妨常常自己考考自己。下面就是一些“适当的疑惑”(后面附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学术活动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辽宁分所、辽宁思维科学学会(筹),辽宁教育学院科研处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三次脑功能开发和思维训练学术研讨会于8目17日至20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思维科学专家、学者及大、中、小、幼教师等教自工作者2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讨、交流脑功能开发的途径与方法、思维训练与学科思维训练的实验方案和检测方法、思维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大、中、小学生和幼儿思维训练的成果介绍等。在会上,中国…  相似文献   

11.
解决物理力学问题的元认知训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素萍 《心理科学》1999,22(4):365-366
1问题的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它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两种成分。心理学家Sternberg等人把它看成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欧美学者们一致认为,在传授一般认知策略的同时,进行元认知策略的训练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考察元认知训练对我国物理教学的效果,作者对高一学生进行了解决物理力学问题的元认知训练研究。2方法2.1被试的选择选择高一年级三个班(山西侯马市一中127班、128班、129班)做实验,时间安排在第一学用期…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初步培养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这是正确的。但却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在进行语文双基训练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我们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直接联系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同时它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但是,语言和思维都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的.对少年儿童来说,主要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中获得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发散性思维的年龄差异及“位置法”记忆训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发散性思维的年龄差异以及“位置法”记忆训练对发散性思维的迁移作用。训练组为经过记忆训练的青年人24名,老年组20名,对照组为相匹配的青年人24名、老年人19名。结果表明:(1)在图形、符号、语义三方面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上,老年组均很显著地比青年组差。青年组的个别差异较大,老年组的更大,尤其是独特性。(2)青年训练组的图形流畅性、独特性及语义的独特性成绩显著优于其对照组,老年训练组图形的变通性有优于其对照组的趋势(P=.052),说明“位置法”记忆训练对发散性思维有一定的间接迁移作用,尤其是对青年人。(3)发散性思维与想象力、数字符号、训练前和训练后词的记忆以及图形的记忆成绩均有很显著正相关。而词汇成绩只与训练组两项发散性思维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何名申教授、生于1930年,50年代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四十多年来,他一直在高等学校从事思维科学、逻辑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高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个人奖、云南省政府颁发的1979-1989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被昆明市委市政府授予为昆明市优秀拔尖人才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何教授研究创新思维十多年,成果丰厚。曾担任24卷“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大型丛书中《思维技巧》卷主编,1992年又主编了由台湾新雨出版社出版的“使你聪明丛书”.最近他编著的《创新思考方法──怎样想新点子?》一书将正式出…  相似文献   

15.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发难于怎样理解题意寻求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怎样设未知数恰当等等。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受阻,即发散思维、幅合思维和评价思维受阻。本文探讨了在实际教学中排阻破障的一些措施,即审题程序化、加强学生的互逆思维训练和强化“等量”递进为“方程”的程序。  相似文献   

16.
去年6月.山西省朔州市一女生因二次高考落榜后自杀,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高考复读班原本应该是为高考落榜生举办的,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上线生,尤其是一些上了重点分数线的高分考生也加入了“高复”大军,据《中国妇女报》报道:在北京,报名复读的学生中有考到590分以上的。一位老师介绍,高分段学生增多、报名时间提前,成为复读班招生的一大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7.
“快捷英语”实验原为我女儿的一个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个案实验。去年六月这一实验项目申报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全脑教育与创新》的子课题,接着又在我校高一两个班实施班级实验。我女儿的实验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她现在正上高一,实际英语水平已相当于一般高三水平,班级实验还到一年,也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实验的情况报告于后,请领导、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加快对人右脑功能的开发实验研究讨论会简介张立平日前,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关于形象思维发展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召开会议,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人右脑功能的开发实验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出席会议的主要有来自教育和科研战线的专家学者60余人,会上介绍了钱学森同志的有关意见和基本观点。与会者认为,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受到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1990年1月5日开始的十年定为“脑的十年”,美国前总统布什签字批准定为法律。国际脑研究组织号召它的成员国将“脑的十年”变为全球行动。日本制定了“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欧洲共同体制定了“脑计划”。对人右脑功能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有力地匡正了长期以来在学术界盛行的“左半球是优势半球”的传统观念。国外学者认为,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经历了“左脑革命”和“计算机革命”两次飞跃之后,进入“右脑革命”的新阶段。这必将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大家还指出,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忽视右脑及其主要功能形象思维的发展。普通心理学所论述的思维只是抽象思维。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方式过渡”,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9.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思维训练课外活动小组”成立于1998年,成员有40余名。其中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居多,各10余名,小组成员以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为主,另一部分为计算机系,电子工程系的学生。小组的活动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大学  相似文献   

20.
一.个性问题之——挑食的孩子 观察实录一:在进行餐前活动“歌手大比拼”临近结束时,教师吩咐各个组的值日生去分发碗筷,配班老师开始分菜。缪若汐离开座位看了看自己盘子里的菜然后过来跟着分菜的配班教师。配班教师问:“怎么了”,缪若汐不说话,看了看自己的盘子又看了看配班教师,配班教师又问:“你不想吃鱼吗?”缪若汐点了点头。配班教师拿走了她盘子里的鱼,缪若汐一蹦一跳面带笑容的回到了位子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