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以降,融会佛教诸宗已成佛教界主流,继而又与"三教合一"思潮相互激荡.明代的智旭,他既"究心于台部",又倡导融会诸宗、儒佛会通,他的<周易禅解>一书即是这种思想的产物.书中智旭把天台的无情有性与周易之铺天匝地、天台的止观并重与周易之乾坤刚柔、天台的四悉檀与周易的训蒙之道加以会通,并以周易的<井>卦解天台六即果位,以周易之<大有>卦解天台之"十界互俱"说.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12,(9):46-48
位于东海之滨的天台山,方圆八百里,山有八重。连绵起伏的山峰,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因为顶对天上的三台星宿,所以名为"天台"。天台山南麓的桐柏山,峰崖耸立,流水潺潺,中国道教自古将  相似文献   

3.
"首届天台山济公文化研讨会"于2004年5月10日-12日在天台山卧龙山庄和天台县博物馆隆重召天.此次研讨会由天台县委县政府主办,天台县委宣传部和天台县社会科学联合会承办.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宋初天台"中兴教观之裔祖"羲寂法师之简略生平及建设螺溪传教院的情况,并着重论述了由羲寂法师所发起的前往日本求取天台教籍的相关事迹,并对此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8月19-20日,由宁波七塔禅寺主办,台湾"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协办的首届"天台佛教"学术研讨会在七塔禅寺报恩大讲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中山大学、中华佛学研究所、"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华梵大学等20余家海内外学术研究机构的近40位专家学者与会,收到论文32篇,围绕天台佛  相似文献   

6.
常广 《中国宗教》2012,(7):83-84
天台慈恩寺,就是这样一座"洞窟就是殿堂,殿堂均在洞中"、以玉石雕刻为特色的佛刹。开凿石窟而筑成佛寺,自古有之,中外皆然。在印度有阿旃陀,以保存的壁画而闻名;在中国则有敦煌千佛洞,以塑像著称。而天台慈恩寺,就是这样一座"洞窟就是殿堂,殿堂均在洞中"、以玉石雕刻为特色的佛刹。  相似文献   

7.
天台佛学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天台佛学的形成和发展、天台佛学的基本特征、天台佛学的终极关怀、天台佛学的正统王朝观念、天台佛学的历史评价五个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佛教天台宗的思想学说、理论体系、仪规制度,以及该宗与他宗的关系、对他宗思想的影响,并提出对该宗的具体评价意见。  相似文献   

8.
牟宗三在《圆善论》中首先肯定王龙溪"四无句"为究竟圆教,继而又按照天台圆教的判教方式,认为胡五峰之学才是真正的圆教。这种前后的不一致,是牟宗三在立足儒学的同时尝试融合天台圆教过程的必然阵痛。要解释其中潜在的矛盾,除了回到圆教义理本身,以及从思想史的发展上做分析外,亦须重视牟宗三晚年借用天台术语所提出的"纵贯纵讲"。通过"纵贯纵讲"的理论模型,牟宗三哲学体系中由于融合异质思想而带来的张力,最终转化为其纵贯系统内部可以解答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天台自古以来就是佛道双栖的灵山圣境,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都创于此,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历年来,天台县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探索"导"的正确路径,在政治共识、自身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引导,打造宗教中国化天台典范。2017年5月全面取消国清景区门票,为近5年浙江首个取消门票的5A级旅游景区;成功申办浙江道教学院、浙江佛学院天台宗佛  相似文献   

10.
《周易禅解》是蕅益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儒家经典《周易》的智慧结晶。四悉说法是天台宗讲经说法绵密细致的体现,智旭以之注疏《周易》,希望由此实现"诱儒以知佛"的目的,他从佛教的立场上认为《周易》充分体现了四悉檀的基本精神。天台宗讲经说法,主张运用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四种方式来解释和消化经典的文句,此谓"四释消文",智旭对"四释消文"的运用,为《周易禅解》披上了天台法衣,使其成为宣扬天台宗思想和义理的一部力作。天台宗主张解行并进,故有十法成乘之说,智旭将此十法运用到了对《周易》的注疏上,充分展现出天台家法在注疏《周易》上的灵活性。天台宗用"六即"判定修行达到的次位高下和境界浅深,智旭时常运用"六即"疏释易卦六爻的基本含义。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周易》,不仅充分展现出天台宗诠释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且还显示出天台宗思维方式与《周易》具有相当程度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在于人们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论,从而导致对自然的无所顾忌的践踏和掠夺,而古老的天台学中则蕴含着疗治时蔽的丰富而深邃的"生态智慧",其"色心不二"的思想将人与自然置于亲密无间的关系之中,"十界互具"、"一念三千"学说揭示了作为有机的整体的世界的各部分之间的相摄相入,是对当今机械的、孤立的世界观的彻底否定,"中道实相"、"无情有性"理论赋予了自然以无上的内在价值.天台学的这些古老而珍贵的"生态智慧"值得当今的生态学和环境哲学好好加以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天台宗与净土宗的融合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而最早的萌芽则要追溯到天台宗的初创时期。天台宗创立之前,并无天台净土之分,智者大师整合南北佛教的时候,念佛法门是被作为禅法吸收到天台宗思想体系之中的,它是天台宗实修法门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显示出不同于通途法门的独特优势。智者大师对净土法门的肯定和重视,既有他兼顾不同根性的考虑,也有他晚年引净土以补天台的选择,形成了台净组合的雏形,这一时期可称为"教演天台,行归净土"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3,(1)
陈隋之间,高僧辈出,后世所崇仰者日天台智者与嘉祥吉藏,二者皆开立新宗、法流后世者。而天台智者大师,影响尤为深远。其学以五时八教、一心三观建立天台一宗。历传七代至道邃禅师传于最澄大师,天台一宗遂流传于日本。今者远孙二百五十三代天台座主山田惠谛追慕先贤,率众来礼圣迹,欲立碑纪念智者大师,爰随喜赞仰,谨拈数偈以为之颂。  相似文献   

14.
龚隽 《中国哲学史》2005,75(3):83-94
一、经典诠释与正统性(orthodoxy)的建立 唐以来的中国佛教,天台已经逐渐式微,而处于社会思潮的边缘,思想上是禅、华严与唯识三家的天下,"三者率皆以道行卓名播九重,且为帝王师范,故得侈时其学".所以当天台湛然开始试图重建正统性的时候,他面临着与诸宗抗衡,"横身受敌"的局面.①在义学上,天台一直以华严宗系作为自家主要的敌手,特别要辟华严为"异端","两家(台贤)学者,枘凿冰碳".②<起信论>是中国佛教思想史一部颇有争议性的论典,但在唐代经过华严祖师的努力(特别是法藏),该论已经被经典化并取得了权威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浙东山水,世所闻名。天台一山,作为中国佛道名胜,更为历代文化名人仰慕。诗仙李白,书圣王羲之,高道司马承祯、葛洪等人,无不以一登天台为幸事。综观莽莽天台山,西承南龙宗脉,东涉溟海汪洋,天台延伸  相似文献   

16.
张凯 《法音》2021,(4):72-75
凡论及宋代天台宗的发展史者,山家山外之争总是绕不开的关键话题,是贯穿宋代天台宗史的一条主线。以四明知礼为代表的山家派经过与山外派、后山外派的长期理论论诤和思想交锋后胜出,成为后世天台宗人眼中的"山家"正宗,山外派则因被认为偏离"山家"正宗而被贬斥为"山外",成为后世天台宗人所批判的"异端外道"。然而,山外派的思想果然如山家派及后世所说的与天台正宗格格不入吗?山外派诸师都是侵蚀正统天台教说的"大魔头"吗?事实或许未必如此。  相似文献   

17.
高丽国僧人谛观所录的《天台四教仪》(以下简称《四教仪》),在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对天台智者大师五时八教判教理论作了提纲挈领式的总结,学者资之可了解天台一家教旨的纲宗,有力地促进了天台佛学的推广与普及。不过我们在研究《四教仪》时应注意天台教判学说所固有的圆融精神,避免以偏概全的过患。  相似文献   

18.
华严学者澄观和宗密在注释《华严法界观门》时,对能否用天台空假中三观会释真空观产生很大的分歧,澄观有意用天台三观和会华严真空观,而宗密反对用天台三观和会真空观。通过对天台不同教法层次下的空观来检校其与华严真空观的同异,会发现天台圆教通相三观之空观与华严真空观具有等同的内涵,从而证明真空观具有三谛三观的圆融意义,并且潜在地含具清净妙有层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6,(3)
正灵峰派是明末蕅益大师创立的一个佛教派别。灵峰派究竟属于哪一宗?现在学界对此并没有形成定论。灵峰派的宗派定位问题,其实就是蕅益大师的思想定位问题。关于蕅益大师的思想定位,目前学术界有四种观点,一是天台说,二是净土说,三是禅宗说,四是融合说。天台说。蕅益大师私淑天台,其著作中多引用天台宗之五重玄义、四悉檀、化仪化法四教、一心三观等概念术语,乍读其文,如天台学之翻版,所以许  相似文献   

20.
研院开济隆重庄严——韩国天台佛教文化研究院开院式散记王新笔者代表中国作主题讲演1996年12月12日,韩国天台佛教文化研究院举行成立盛典。笔者应邀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前往祝贺,并以《天台思想与现代社会》为题进行讲演。从12月11日到达汉城,14日返京,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