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当下中国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要求下,如何正确沟通与维系当代文艺与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文艺工作者必须以理性来审慎对待的首要问题。通过认真观摩和学习领会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体会到沟通和维系当代文艺与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要活泛地、充分地领会社会主义文艺在"公共领域"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佩衡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近现代社会的变革时期。他在与友人的交往中,相互切磋画艺,交换作品,并倡导以传统功力及技法运用于写生之中,在对景写生中寻求山水画的创新。提出"用古法写生,由写生而创作"的艺术主张,且一生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强调画家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要博览群书,提高自身的修养,否则画家一生只是一个画匠而已。由此他的山水画作品时时有新意,并受到当时齐白石等人的赞赏。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一个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党,文学艺术的地位与评价标准是确定了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重申了我们党在文艺工作上一贯的的立场和大政方针,这就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将人民当作文艺表现的主体,将爱国主义当作主旋律,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不过,由于时代不同了,文艺所肩负的使命也不同了,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突出地强调了"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  相似文献   

4.
正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作家、艺术家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从而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和伟大时代。这一讲话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殷切期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工作者正确认识和自觉参与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提供了思想引领和重要遵循。文艺工作者是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其为谁说话、说什么话、如何说话关乎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正统性、特色性、实效性。文艺工作者话语权迷失是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失语失声";在一些文艺作品中"自语自乐";在一些公共场合里"胡言乱语"。文艺工作者参与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构建,关键是要在思想认识、身份意识、责任担当三个方面提升话语自觉;要通过对"本来"话语的理性审视、对"外来"话语的包容借鉴、对"未来"话语的美好展望来增强话语自信;要做好铸魂、修道、强能、合力四个实事来实现话语自强。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一重要指示给文艺工作者和美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我们的文艺创作和美学研究都有重大意义。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中华美学精神。而中华美学精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还必须先弄清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是儒家、道家和佛  相似文献   

7.
关注民生、关爱自然、贴近社会、反映时代是现实主义绘画的精神;歌颂革命历史,反映现实生活等重大题材是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特点.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主义创作对抗击在"文艺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伪艺术和反艺术的错误思潮及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形象设计人员应自觉摈弃"匠人"的身份,加强自身艺术文化修养,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增强对生活的艺术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地方电视台,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电视文艺队伍,并使文艺队伍深深扎根人民群众中。以“乡音”、“乡情”这“特殊的亲切感”来充分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丰厚的矿藏,以热爱家乡的激情精品来宏扬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就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文艺的地位、作用,文艺的正确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和与会代表进行了座谈.作为文艺理论工作者,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第一,顶层设计:规划文艺工作的战略地位.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一论述启示我们,首先,要认清“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实现路径.就其精神内涵而言,在众多国内国际场合,他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举国上下的"书法热"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书法艺术的繁荣,然而,它也给当代书坛带来某些困惑和危机.要摆脱这些困惑和危机,应着重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从加强书家自身修养入手,认真解决"三个缺失"问题,即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文化修养的缺失,传统人文精神的缺失;二、从提高创作的内在质量入手,重点解决"两个不适应"问题,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不适应;三、从研究书法艺术发展规律入手,进一步处理好"两个关系",即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主流书风与非主流书风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瑶族作为广西少数民族队伍中重要的一员,以其神秘而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民族之林中绽放异彩。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瑶族人民的形象不断走进美术工作者的视野,与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一道,成为创建"新中国形象"、传播"新中国声音"、讴歌新时代、赞美新生活的有利途径。建国后的60年,广西瑶族题材美术创作大致经历了审美的"同化"、审美的"别趣"、审美的"异质"三个阶段,从强调政治性、时代性到突出民族性、区域性再到挖掘瑶族的内隐文化,展示精神内涵的"异质"性。瑶族题材绘画创作,作为新中国文艺的一个分支,为繁荣祖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博而能一"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的一种内外兼修、主客观统一的创作方法与手段,它既从客观现实的角度论说了学术修养与社会实践对于作者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种能够"一以贯之"的写作方法及理论,切实可行地帮助作者解决创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不可否认的是,刘勰所提出的"博而能一"主要是根据他所身处的时代来言说的,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因此,结合当下的文艺现状对"博而能一"作现代阐释,既是对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继承发扬又能解决中国当代文艺创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弘扬传统中国文艺理论精神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4.
吕文明 《孔子研究》2019,(2):116-125
自汉末以来,儒家思想逐渐衰落并发生裂变,最突出的表现是玄学的产生。玄学影响下的文人出现了"以无御有"和"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文艺发展相联系,文艺精神开始在作品中涌动。在这其中,名士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对于起兴的重视、对于唯美的追求和对于道的追寻,使文艺精神进一步升华。同时,名士聚居的世族开始舍弃经学而重视文化修养,文艺成为能让家族重现光彩的重要形式,这对魏晋文艺精神的崛起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化思想包括丰富的内容,充满着新时代的气息。他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提高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艺工作必须“围绕这个中心”“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赞美人民在革命和  相似文献   

16.
《礼记·大学》有关于格物的记载:"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这句话谈及致知与格物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时代下,受到的自身或者环境的局限性影响,观看不同,认知不同,表达也不同。文章通过对"当代格物"的阐述来说明数字时代的创作特征是新的观看方式所带来的,通过当下创作手法变化所带来的新视觉现象来分析时代语境下架上绘画创作的各种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风俗画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上层阶级出于"礼失而求诸野"、粉饰太平的目的,同中下层百姓在物质要求得到一定满足时转向对文化艺术欣赏需求的大文化氛围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并以其自身观照社会民风民俗的绘画内容和丰富的绘画风格对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个社会在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增强对一般历史的记忆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风俗画给我们提供了不同于文字记录的直观的了解历史和社会风貌的途径,同时也在艺术绘画史上极大地扩展了艺术的表现范围和表现能力,成为最贴近生活,贴近普通百姓欣赏和审美需求的绘画形式。而风俗画创作内容的社会性、人民性正是当今绘画创作发展的方向之一。画家们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关注这些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用更加贴近生活的艺术方式去记录这些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化,营造一个更加绚烂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艺术表现语言的多样化让世人看到更加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意味深长地向美学和文艺工作者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那么,什么是“中华美学精神”?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当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呢?下面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和体会,谈谈一点初步的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个文艺学、美学研究者,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许多内容深深感触了我。现在仅谈一点。习近平同志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在关于文艺与文化的重要论述中,多次涉及到"中华文化精神""中国人审美追求"、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问题,立足文化的视野与高度来探求如何继承中华美学的精神品质与传统价值,如何再现和重塑中华美学的魅力,从而实现精神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统一。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何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华美学精神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在当下市场化的时代语境中,复兴中华美学精神就必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化审美风范",而不能"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唯有如此,中华文化才可以真正影响、引领、矫正、提升人民的审美修养与文化品位,新时代的中华文化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