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伦理学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理论的创建者,罗国杰先生把毕生的教学研究与社会主义伦理学事业与国家前途结合起来,在伦理学理论创建、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罗国杰先生逝世后,备极哀荣,党和国家领导人、学术界及社会其他各界都对之表示了深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以来 ,在思想启蒙、西学东渐大潮中 ,梁启超审时度势 ,积极主动地向国人介绍西方主要伦理学家的著作 ,传播边沁、康德等西方资产阶级的伦理学说。同时又在研究、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 ,注重中西伦理思想的融合 ,力求建构具有新时代、新特点的伦理学说 ,为中国近代伦理学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愧是中国近代伦理学的重要奠基人。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伦理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李奇同志,于2009年11月17日19时在北京协和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6岁.李奇同志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自1955年调入北京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地研究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改革开放后,李奇同志积极筹备建立了中国伦理学会,被推举为中国伦理学会第一届会长,积极推动学会会刊<道德与文明>的筹备创刊,并任<道德与文明>第一任主编.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先生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史和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民主思想家、伦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伦理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实践的现代开创者,中国现代公民美德教育事业的先行者和卓越典范,曾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毋庸置疑,蔡元培先生在中国教育史、思想史、伦理学和公民道德建设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享有的卓越地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是新中国伦理学学科建设的起始点,冯定、李奇、周 原冰和罗国杰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们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 理思想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伦理学者从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入手,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 为突破口,由史入论、以史融论、史论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诸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面对新时代道德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中国伦理学人理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学术追求, 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推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0月,《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2012)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至此,《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已出版10卷。《年鉴》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经济伦理学研究所编辑出版。《年鉴》编委会主任为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主编为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伦理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小  相似文献   

7.
原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顾问,原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原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上海市社联学术委员,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教授周原冰同志,因病于1995年9月17日逝世,享年8l岁。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与中国青年伦理学会共同主办、井冈山大学与江西伦理学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在井冈山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等几十个科研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关于"当前伦理学研究与青年伦理学家的学术使命"的主题发言.与会代表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罗国杰教授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伦理学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包括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就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建与发展而言,他呕心沥血积几十年之所成,带领团队矢志不渝地从事建设活动,并在理论与实践以及人才培养诸方面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极大地缩小了伦理学学科体系同其他相邻学科的差距,进而使伦理学学科得以无愧地立于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之林,发挥了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并为其培根铸魂的伦理妙用。  相似文献   

10.
探索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当代形态,构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伦理学体系,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201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张霄副教授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若干问题访谈了宋希仁教授。访谈中,宋希仁教授不仅交流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看法,还创造性地把黑格尔的法哲学与中国伦理文化中的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提出了融合伦理、道德、礼仪三种法的形式的新型伦理学构想,为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形态提供了有益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1.
石峻先生对伦理学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伦理道德问题必须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来解决,在中国传统的人性学说中包含着深厚的伦理意蕴。石先生对中国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抱有十分强烈的自信心.认为学术研究应以过去为起点才能进步,反对对外国文化和伦理的移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是伦理学研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3月9日,罗国杰教授与世长辞,伦理学界沉痛哀悼。罗国杰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他不仅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者、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理论的重要创建者,而且是中国第一份伦理学专业期刊、中国伦理学学会会刊《道德与文明》(原名《伦理学与精神文明》)的主要发起者、创办者,并先后担任主编、编委会主任。罗国杰教授也是在《道德与文明》上发表文章最多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伦理学、伦理知识与生活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伦理学的程序共识论者根本否认应用伦理学提供伦理专门知识的可能性,但西方伦理学家认为,应用伦理学可提供关于道德推理的专门知识,应用伦理学家可通过伦理委员会等制度化的机构而发挥专家的作用.但应用伦理学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哲学反思和社会批判而昭示一种正当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学者风采     
焦国成简介1957年生,河北元氏人。恢复高考后首届南开大学哲学系本科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生,我国首位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和该专业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师从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第三批重点教材《伦理学》,是在总结以往伦理学教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材优秀成果基础上开始起步的,是一本用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而写成的伦理学教材,是一本致力于反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新作,是一本荟萃时代伦理精神精华且兼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义的伦理学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是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趋势特点。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复兴下的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和趋势影响了具体学科的研究路径,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基点、研究内容和方法。"人之主体性"的研究基点、哲学人类学的方法特色、存在主义的伦理阐释方式、对道德主体的价值定位、对道德精神史的认知、对后资本主义社会新矛盾的判断等奠定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存在主义人类学范式的研究基础。存在主义人类学既是当代俄罗斯伦理学阐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的方法,又是线索。历史逻辑与主体认知相结合的方法,是将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规律与主体观念结合在一起论证道德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道德的基本方法,是当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论原则。在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具体问题的研究中,从人的角度出发,突出人和人的主观性之研究特点日渐突出:它反映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认识中,呈现在当代俄罗斯伦理学家的研究内容里,还表现在对未来发展的道德预测中……  相似文献   

17.
现在,西方国家的伦理学家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所谓价值观念的问题,特别是关于人的价值问题。近几年来,在我国哲学界,尤其是伦理学界,价值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因此,正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观和人的价值问题,不仅对于培养人们的革命人生观,加强青年一代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伦理学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深化,产生于最近三十年,其主要标志是卡罗尔·吉利根教授的《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的出版.此后,女性主义伦理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性伦理等领域,形成不同的交叉学科.作为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关怀伦理学,一直备受女性主义伦理学家的关注.关于关怀伦理学,学术界比较有争议的几个问题有:性别与道德的关系、关怀与正义的关系、关怀伦理学的理论归属等.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出现为女性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同时,也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性别分析法.但是,女性主义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曾钊新,男,1937年生,湖南汝城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伦理学家和社会学家。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曾担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湖南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中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中南工业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曾钊新先生也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钊新先生是我国在道德心理学和伦理社会学两个领域的开拓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时年道德和场合道德等重要学术范畴,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2010年曾钊新先生荣获中国伦理学终身成就奖。在人的哲学、教育哲学、文化哲学等领域也有突出成果。主要著作有《人性论》、《道德心理论》、《道德与心理》、《道德心理学引论》、《伦理社会学的虚与实》、《午后清唱》、《教育哲学断想录》、《伦理十讲》、《教育漫话》、《曾钊新文集》(共四卷)等,主编负面文化研究丛书、伦理新视野丛书。  相似文献   

20.
《伦理学研究》2007,(2):F0002-F0002
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成立于1995年10月,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应用伦理学专业研究机构之一。中心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为依托。伦理学研究室组建于1980年,我国名伦理学家李奇教授为第一任室主任,此后.刘启林、陈瑛、廖申白教授分别担任室主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